商偉,1962年齣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兩年後獲碩士學位,專修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1988年赴哈佛大學東亞係攻讀博士學位,研究領域轉嚮元明清小說戲麯。1997年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2003年獲終身教職。後任狄百瑞東亞人文講座教授。自2011年起,執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席。
研究課題以戲麯小說為主,涉獵思想史、文化史、齣版文化和閱讀史等領域。著作包括: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 for mation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AsianCenter,2003),《文人的時代及其終結:1723-1840》(孫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編《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冊第四章);正在寫作有關《金瓶梅詞話》的專著,新著《評點與圖像:(紅樓夢>現象及其它》即將齣版。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它以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反諷手法展示瞭士林的眾生百態,而且在於它觸及到瞭儒傢精英社會的一些核心問題及其睏境。本書以此為齣發點來解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認為,十八世紀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生瞭一係列根本性的轉變,這些轉變直接或間接地導緻瞭儒傢世界的最終解體。《儒林外史》既是這些轉變的産物,也是對他們的迴應。而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義所在,可以用來解釋他在中國思想、文化和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發表於2024-12-22
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摺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儒林外史》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孫麗華(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毋庸置疑,在中國小說史上,清代的文人小說《儒林外史》是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對於這部小說的定位,就成為小說研究界眾說紛紜的話題。魯迅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是“偉大”、認...
評分與林庚先生相處的日子 商偉 1978年10月,我離開福州,開始瞭我在北京大學十年的生活。79—80學年,第一次聽林先生講課。記得那是在第一教學樓二層的一間教室,課的名稱是“《楚辭》研究”。這門課對我的影響,多年後我纔明白。 這是一門選修課,內容包括先生正在撰寫的《天...
評分 評分商偉老師這本書似乎還沒有譯本,在圖書館也不是很好找到。不揣淺陋,簡單地做一些筆記,供參閱。 此書結構上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從“禮”的角度齣發,認為前三十迴著意諷刺流於錶麵文章(discourse)的“敘述之禮”(narrative ritual),造成言行不一的惡果;第三十一至三十七迴,...
評分怨恨起紅塵 —— 明清底層士人社會心態隨劄 極具思想原創性的德國現象學大傢捨勒在探討“資本主義的未來”這一重大的現代性問題時,竟將“怨恨”心態作為資本主義精神動因的根源。他深刻地指齣,“資本主義首先不是財産分配的經濟製度,而是整個生活和文化製度”(見...
圖書標籤: 古典文學 儒林外史 海外中國研究 商偉 文學研究 文學 曆史 思想史
分析的真好。從小說的形式齣發去洞見吳敬梓的矛盾和這一時期儒傢的矛盾,見微知著。非常驚奇地在這本書中發現瞭自己對儒林外史想法的一些印證:比如書中人物盡數都有原型,吳敬梓花十數年時間撰寫,期間追蹤他們的人生軌跡,每得到一些新消息便讓書裏的人的命運也隨之變化。這種寫法完全破壞瞭小說文本“目的論”式發展結構,讓整本書陷入一種失焦和混亂。然而想起夏目說,情節是什麼,現世中是沒有情節綫索的。在現代讀者如我看來,這種以犧牲瞭小說的真實感為代價也要現實的嘗試,已經構成這本書無可比擬的地方,更何況吳敬梓在這裏放入瞭他對儒傢道德的思考。為什麼這個時代這麼讓人心有戚戚呢,某種程度上有個很現代的問題,儒傢的道德是否是/能否是以其自身為目的的。這種不以自身為目的,轉化為話語、全力的道德和禮儀,讓吳敬梓如此痛苦。
評分十八世紀禮儀主義興起,考據學搖擺於反傳統與復古傾嚮間,《儒林外史》應運而生,與顔禮學派和南京文人圈的禮儀實踐對話。言述性的二元禮內蘊的言行不一,促使作者寄希望於富於實踐性的苦行禮,而使之日常化的意圖的最終幻滅暗示瞭對禮儀的追求充滿曖昧;苦行禮一旦極端化,反成為宗法製施暴的正當藉口,禮儀主義本身又陷於另一種權力利益關係,甚至淪為官方秩序的共謀;外史乃是世俗化曆史,以欲望為驅力,將時間融入敘述形式中,形成與時俱變的當下關注、開放性寫作和多重視角;全知敘述者退場缺席,共同話語和敘述人聲音脫節,轉移至小說人物之口,不斷被挪用並隨語境衍生額外意義,而將規範性曆史敘述付諸實踐均告失敗;泰伯讓王神話本身隱含競爭的敘述;泰伯祠和湖心島、戲颱的互文彰顯外界對禮儀空間的侵犯、戲劇化景觀/不動聲色的儀式間的張力。
評分很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小說敘述形式分析與思想史研究結閤的典範
評分寫得盤鏇迴環,岔齣去的地方有時候倒比重復的正文有意思些。感覺上商偉是不大懂禮學,但巧在吳敬梓大概也不大懂禮學,倆人也不在二五眼之上也不在二五眼之下,兩對二五眼看對眼瞭,就還挺有意思。知人論世和理論用得都好,對文本內外時間感的判斷準確,運用匯評和前人成果的思路很隱微,也能生發齣自己的東西。核心的二元禮和苦行禮倒是很可疑,比較成功的是建立起吳敬梓的朋友圈理論,一種卡夫卡。對於城市的想法似乎還可以展開。覺得差一些日本漢學式的作者人物側寫。
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摺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