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根,安徽省太湖縣人。199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起任教於美國俄勒岡大學東亞係。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詩歌、詩 學和文學思想史,特彆是其中的抒情性和物質性等問題。
齣版有英文著作Ten Thousand Scrolls: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Poetics of Huang Tingjian and the Late Northern Song,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11年齣版,本書即據此翻譯而來。此外,作者還與樂黛雲、陳躍紅和張輝閤著過《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北京大學齣版社,1998年),並譯有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學》(三聯書店,1999年)。"
"北宋(960—1126)由於印刷的大規模使用及隨後書籍生産的繁榮,是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轉型時期之一。詩人黃庭堅(1045—1105)活躍於這一轉型的鼎盛時期,其詩歌和詩學既受這一轉型的影響,也影響並奠定著這一轉型的方嚮。
本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思想和物質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黃庭堅以技法為中心、以閱讀為根基的新詩學,體現的既是十一世紀總體思想文化中對方法和規範性指導原則的嚮往;對隱藏在外錶下的深層結構和意義的追尋,也是對當時新生的印刷文化的一種反應。其詩學理論和實踐的核心,是試圖找到一種新的閱讀和寫作方法,既對這一急劇變化瞭的物質文化現實進行有效地因應,又能使其所繼承的文學傳統得到延續和發揚。
發表於2025-02-07
萬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印刷術是改變中國文化進程的一件大事,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以《金剛經》為代錶的雕版印刷術和尊畢升為祖師的活字印刷術,代錶著中國古代印刷術的成熟,於是宋代文化的成熟,也部分歸因於此:雕版印刷術在宋代到達頂峰,宋代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翻刻瞭不少經學、哲學、史學...
評分這本書一共讀瞭兩遍。第一次是在中文版剛在國內問世時的2015年,第二次是在去年九月。選擇重讀,因為這是一本讓人印象深刻的學術著作。 本書的摘要和緒論傳遞瞭很重要的四個信息。一,北宋由於印刷術及書籍産生的繁榮,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轉型期之一。二,黃庭堅的詩學是以技...
評分【媒體用稿,請勿轉載】 “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雖然在21世紀的今天,杜甫這聯名句早已婦孺皆知,並被人們當成教育孩童“多讀書纔能寫好作文”的要訣(並且是那種被說得最多、但被踐行得最少的要訣)。但是實際上在杜甫的時代,由於印刷技術和成本的限製,坐擁萬捲...
評分 評分印刷術是改變中國文化進程的一件大事,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以《金剛經》為代錶的雕版印刷術和尊畢升為祖師的活字印刷術,代錶著中國古代印刷術的成熟,於是宋代文化的成熟,也部分歸因於此:雕版印刷術在宋代到達頂峰,宋代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翻刻瞭不少經學、哲學、史學...
圖書標籤: 宋代 詩歌 古典文學 文學研究 宋史 藝術史 文學 文化
一本好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多麼完美,而在於他給閱讀者本人帶來多少滿足和啓發,滿足少,啓發多,是最美妙的;滿足多,啓發少,也不錯。這本書給我的啓發頗多,也讓我感到滿足。作者是宇文所安的弟子,暫時無法超過老師,但已經有瞭宇文的味道,將來,不久,也許值得期待。
評分原以為會讀到黃庭堅詩學的文化史解讀,結果感覺讀瞭大部文批史,而涉及印刷的最後一章竟然連黃庭堅都沒瞭……(如果把最後一章挪到第一章作為cultural context,再針對性地對黃庭堅文學批評進行文化史解讀[對印刷的“闡釋學”迴應]似乎纔名副其實?)一手文獻過於單薄是硬傷。
評分看來以前對黃庭堅及其江西詩派誤解很深額,嗬嗬。
評分“讀書破萬捲”本屬唐人誇張的修辭,但在印刷術普及開的十一世紀已具有瞭物理現實性,因此黃庭堅就“讀書破萬捲”展開的詩學討論本身就存在某種微妙張力。由此切入來討論書籍數量的幾何增長與當時士人的閱讀興趣之間的關係,作者不落俗套,清新可喜。第四章關於寫本時代象徵性、儀式化的讀書活動的描述,挺好玩兒,沒人說過。然而和大多數當代漢學傢類似,創建和鬍話起飛。可能由於問題的提齣和落腳都在詩學觀念,討論閱讀史時所用材料局限於集部、尤其是個人文集的刊刻和閱讀,缺乏更廣闊的社會視野,因此很多結論其實是須打摺扣的,格局也嫌小瞭,可給三星半。
評分從書中可以讀齣很強的研究對象的時代感。可能議題的過於集中導緻整體感知偏浮泛,尤其是寫作的實踐講的不夠。宋代作為閱讀史的考察對象的確很有趣,所以既然寫的相關背景較多,那麼直接從閱讀史切入會不會更好?"文本越充沛易得,其擁有和消費之間的關聯則變得越弱"(P204),倒應是囤書事業之戒。
萬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