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表于2025-04-15
疯癫与文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书与其说是疯癫的历史,不如说是人性的历史。 疯人,从古至今,其都属于被抛弃的一类人。疯癫如何形成,原因纷繁复杂,但与道德无关。前几个世纪的人总认为疯人的发疯与其道德感的丧失联系密切,把他/她们归为道德沦丧之流。 “理性”的人会把疯人当作...
评分47年前,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写了一本不循规蹈矩的书。今天,对于思想需要呼吸自由新鲜空气的我们来说,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这个人,是法国思想家福柯;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作——《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一、读 书 用福柯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可以...
评分谢谢Nana借我纸,让这些句词借以获得存在的形状。 当给自己的病症命名为“恐噪症”的时候,我已经自愿落入病理学和社会伦理的交互俘虏中了,后者以医生两腮下拉的权威作为主要特征,但实际上我没有去看过医生。或许有一次,在寸草不生的操场旁,一个医生观察了我两三分钟,然后...
评分福柯于196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疯癫和文明》是他的第一部著作,由此开始他关于理性与系谱学的探索。在这部书中他向我们指出:我们现有的关于疯癫的知识都是理性的噪音,真正的疯癫在缄默。本文是该书的学习笔记,旨在综述福柯关于理性、非理性与疯癫的关系、疯癫的话语与权力的...
图书标签: 福柯 哲学 社会学 米歇尔·福柯 心理学 精神分析 法国 学术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做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做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他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疯癫变为一种符号、意象,疯癫本身不再具有意义,而符号的意义才被人理解和利用。禁闭-一种政治意识,一种骨子里的专政暴政。
评分我相信疯癫的合理性和揭示功能,愚人船能驶向真理的河堤。被隐匿于世界理性秩序外的疯癫也是时候被明证了,它绝不应该被过分赋予的道德意义而被排斥、更不应该成为疗养院中体制下的儿童。 当疯癫成为被拒斥的历史体验,福柯这个怪咖,就是能违背人类惯常审视规则,用颠倒的视角去剖析所有被文明迫害的真实,还冷冰冰地指出这事实背后的另一种被遮蔽的疯癫。 偶像福柯老湿,那么英俊的同时总是那么犀利
评分还好我不是古代疯子!
评分这是福柯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作,刚翻了翻。福柯能且只能关注西方文明,他不知孔夫子说过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知李太白说过我本楚狂人!不知唐伯虎说过别人笑我太疯癫!不知孙膑,不知竹林七贤,不知徐渭...而福柯自己死于艾滋,也够疯癫的了~
评分福柯认为在非理性的话语层面上,疯癫是谬误,是语言和意象的双重虚幻,是谵妄。在这本书同时代的《景观社会》(1967年)中,德波这样写到:“219:景观通过碾碎被世界在场和不在场困扰的自我,抹煞了自我和世界的界限;通过抑制由表象组织所坚持的、在谎言的真实出场笼罩之下的所有直接的经验事实,抹煞了真与假的界限。消极接受日常现实异化的个体,通过求助于魔术般的技术,被推向了反应这一命运的一种疯狂。”难怪汪丁丁老师说,从来都没有疯癫的个人,只有疯癫的社会制度。
疯癫与文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