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托马塞洛(1950—,Michael Tomasello)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担任德国莱比锡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沃尔夫冈克勒灵长类研究中心(Wolfgang Kohler Primate Research Cerlter)主任。心理学出身的托马塞洛,跨足语言学及生物演化等研究领域。主要从发展、比较、文化的角度来探究社会认知、社会学习、人类和类人猿的沟通/语言等议题。并着重研究儿童如何通过习得语言,成为文化团体的一分子。同时还致力于研究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动物黑猩猩,以探究人类语言群体演化发展的起源。
本书是一本具有宏观视野的大作,把语言的演化与利他主义、互利共生等文化社会层面相联系,对生物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界而言,都是开创性的新见解。
本书先从动物的沟通开始,概述一般生物的声音沟通及灵长类的手势沟通,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以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来探讨语言的发展与成形。
作者认为:当某个社群发展了具备请求功能的句法后,随着人类产生了不同的沟通需求,为了因应告知、分享这两种新的沟通功能,就会渐渐再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来。作者不仅研究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观察儿童的语言学习,并论及家庭手语(home sign)如何像一般的口说语言,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作者根据实证发现,推论人类今日的语言沟通,始于手势沟通。
人类团体为什么会歧视跟自己不同的人啊?
评分通过对比人类与类人猿/人类儿童的沟通方式的异同,推导出人类沟通起源的进化基础,指出人类沟通的主要作用(请求告知分享),以及语法意义...提出了以手指物/比划示意/沟通意图/共同基础等重要的概念,对深入理解语言学有所帮助。局限性是,本书的论点几乎完全从类人猿/儿童实验中推导,缺乏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生理学/生物学的描述,对于互利共生在进化和社会学上的形成也陈述地较为简陋。论述稍显啰嗦。
评分intro: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4003/01f7c45f-7408-4eb1-95ea-6bc81fb59312.shtml
评分比手划脚是人类沟通的演化史上最关键的一步,而不是声音。突破了一般意义上似是而非的语言发生学常识。语言基于人的合作意图,似乎可以和人类学研究结合讨论更具阐释力(当然这算是一种苛求)。
评分讲幼儿交流方式从手势语言转变为正式语言的转变还是很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