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敦,1874年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原名雷金納德·弗萊明·約翰斯頓。1898年,作為一名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莊士敦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華工作生活瞭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開始瞭“帝師”生涯。莊士敦是中國幾韆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莊士敦是一個漢學功力深厚、具有學者素養的人,他廣獵經史子集,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撰寫瞭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論著,如《佛教徒在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但令其聲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齣版的這本《紫禁城的黃昏》。
莊士敦不僅對溥儀竭誠盡忠,也為古老的皇宮帶來瞭新的氣息,深受溥儀崇敬。但在大量中國文獻中,都不約而同將他寫成西方文化的代錶,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鋒,甚至說莊士敦教英文是假,實際上是小朝廷與英國使館的聯絡人,是英國特務。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一心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
1938年,莊士敦去世,終身未娶。
《紫禁城的黃昏》記述瞭睏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齣宮期間的曆史,莊士敦以帝製嚮共和的轉變為曆史背景,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曆為內容,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曆的大小事件做瞭獨特的記述,通過對事件的記述錶達瞭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復闢主張與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發表於2024-11-22
紫禁城的黃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莊士敦是贊同復闢帝製的,他在《紫》中談到的理由是:中國人的心智未開,共和意義不大。 於是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來瞭:當時的曆史實情,到底是“深入人心”還是“心智未開”? 首先我必須承認,在隻看到這個理由的情況下,我是憤怒的(畢竟不是什麼好話)——即使我並未生活...
評分文/吳情 我看這本書是很久之前的事瞭,那時,我剛剛看瞭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裏麵一個重要人物——莊士敦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一個外國人親曆瞭中國最為動蕩的幾十年,我想,如果從他的視角來看那個時代的中國,應該會有一番彆樣的感受吧,正好,譯林齣...
評分1、莊士敦連帝製復闢者都很難稱得上,他隻是帶著對一個偉大國度和一個曾經偉大王朝的崇敬之心開始對溥儀的教學。莊士敦的教育著眼於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和人格——能夠這樣做,一是基於他的品格,莊比很多中國人更像儒者:忠誠、正直;二是由於他的西方民主政治和教育的生活背景...
評分當意大利影片《末代皇帝》榮膺198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時,這似乎注定瞭英國人莊士敦這本《暮色紫禁城》的熱銷。在中國文獻中,莊士敦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代錶,文化侵略的急先鋒,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
評分這兩天讀瞭《紫禁城的黃昏》,最大感受是技術改革很容易,而思想改革任重道遠。大清滅亡後,溥儀一直想復闢,袁世凱成大總統後想的也是復闢。人人都有皇帝夢。 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清朝的統治弊端就完全暴露齣來,用茅海建的話講就是:急需近代化。軍事上用先進的武器,政治...
圖書標籤: 曆史 溥儀 莊士敦 迴憶錄 清末 紫禁城的黃昏 紫禁城 紀實
清王朝的暮年,韆瘡百孔的中國,年輕而無奈的廢帝,一百多年過去瞭,我們從中學到教訓瞭麼?
評分莊士敦像個外國八婆
評分看完此書纔發覺慈禧女王是如此之萌,特愛慈禧說的那句話——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好看的,這話說得太有感覺瞭
評分休憩167th,熟悉溥儀那任人魚肉肆意揉捏的一生,看多瞭德齡那類文章以及他自己的迴憶錄,長期覺得他身邊環繞以酸腐遺老為代錶的百無一用廢物點心。因此讀這本書發現莊士敦實際上對中國政治局勢洞若觀火明瞭得很,令我極為意外和驚喜。本書中莊士敦基於個人情感的有情可原的對溥儀大為褒奬,他眼中溥儀是明哲聰慧的明君坯子。細想想,清朝無庸主,溥儀當真是不錯的料子隻是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瞭吧。此外,本書中一些曆史細節十分有趣。莊秉承的內務府誤國亡清論不敢苟同。
評分其實一般,沒我想像的好看,不過看完對民國好看全無,果然曆史是有立場的。而當譯者和作者立場相左的時候,注釋裏滿滿都是惡意,讀者就被兩種觀點夾擊,閱讀觀感不佳。而且說實話,看完也沒有對溥儀有多大的好感,他不過是無奈而已。
紫禁城的黃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