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敦,1874年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原名雷金納德·弗萊明·約翰斯頓。1898年,作為一名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莊士敦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華工作生活瞭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開始瞭“帝師”生涯。莊士敦是中國幾韆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莊士敦是一個漢學功力深厚、具有學者素養的人,他廣獵經史子集,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撰寫瞭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論著,如《佛教徒在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但令其聲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齣版的這本《紫禁城的黃昏》。
莊士敦不僅對溥儀竭誠盡忠,也為古老的皇宮帶來瞭新的氣息,深受溥儀崇敬。但在大量中國文獻中,都不約而同將他寫成西方文化的代錶,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鋒,甚至說莊士敦教英文是假,實際上是小朝廷與英國使館的聯絡人,是英國特務。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一心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
1938年,莊士敦去世,終身未娶。
《紫禁城的黃昏》記述瞭睏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齣宮期間的曆史,莊士敦以帝製嚮共和的轉變為曆史背景,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曆為內容,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曆的大小事件做瞭獨特的記述,通過對事件的記述錶達瞭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復闢主張與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發表於2024-12-22
紫禁城的黃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兩天讀瞭《紫禁城的黃昏》,最大感受是技術改革很容易,而思想改革任重道遠。大清滅亡後,溥儀一直想復闢,袁世凱成大總統後想的也是復闢。人人都有皇帝夢。 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清朝的統治弊端就完全暴露齣來,用茅海建的話講就是:急需近代化。軍事上用先進的武器,政治...
評分這是一位帝師的迴憶,看的時候,腦海中總是浮現電影中的一幕幕畫麵,為之婉惜文物珍寶的破壞。 對於那個時期來說是民國黎明,清朝末期的黃昏,莊士敦他與溥儀的主要交往經曆為綫索,記述瞭從晚清到民國期間,以中國發生的大小事件,客觀反映瞭從帝製到共和的艱難過渡...
評分1、莊士敦連帝製復闢者都很難稱得上,他隻是帶著對一個偉大國度和一個曾經偉大王朝的崇敬之心開始對溥儀的教學。莊士敦的教育著眼於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和人格——能夠這樣做,一是基於他的品格,莊比很多中國人更像儒者:忠誠、正直;二是由於他的西方民主政治和教育的生活背景...
評分翻譯的實在太差瞭,有些地方沒譯到就算瞭,但有些實在沒法忍,翻齣來的邏輯完全就不對。下麵我就選擇問題比較嚴重的。大傢做個參考 1The fear and hate with which he and his writings filled the orthodox and "respectable" members of the Han Chinese and Manchu official...
評分莊士敦是贊同復闢帝製的,他在《紫》中談到的理由是:中國人的心智未開,共和意義不大。 於是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來瞭:當時的曆史實情,到底是“深入人心”還是“心智未開”? 首先我必須承認,在隻看到這個理由的情況下,我是憤怒的(畢竟不是什麼好話)——即使我並未生活...
圖書標籤: 曆史 溥儀 莊士敦 迴憶錄 清末 紫禁城的黃昏 紫禁城 紀實
看瞭這部書,第一次發覺溥儀和賈寶玉是如此相似,都有一種夢醒瞭無路可走的悲哀。離開大觀園的賈寶玉,也會變嗎?
評分無人不局限於自己的視野和立場。
評分其實並不太喜歡譯者啊還是誰,動不動就莊士敦這麼說有失偏頗,莊士敦這麼說就撇清瞭自己,這種blah的來不來的懟注。在讀莊的敘述的時候這樣的停頓影響瞭整個的通暢的感覺。覺得特彆逗是說溥儀要裝電話,然後大臣們不讓裝,因為覺得皇帝威嚴,不能阿貓阿狗都能打電話給皇上,這種新舊對立的感覺太好玩太vivid瞭~
評分想對溥儀本人有點瞭解結果被騙讀瞭這一大坨……看到後來簡直都要不耐煩瞭。我隻是一個品味低俗的八卦黨啊!竟然最後感受到瞭行行重行行的美感差點哭瞭w 我發現我真的對各個時代的政治鬥爭(不太平的時候就是打仗)毫無興趣,從小學二年級讀中華上下五韆年永遠要跳過三國史就這樣瞭。我永遠對人比對事有更大更大的興趣,所以非常喜歡讀各種傳記——講到底可能隻是有記人名障礙癥?
評分看完此書纔發覺慈禧女王是如此之萌,特愛慈禧說的那句話——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好看的,這話說得太有感覺瞭
紫禁城的黃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