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敦,1874年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原名雷金納德·弗萊明·約翰斯頓。1898年,作為一名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莊士敦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華工作生活瞭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開始瞭“帝師”生涯。莊士敦是中國幾韆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莊士敦是一個漢學功力深厚、具有學者素養的人,他廣獵經史子集,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撰寫瞭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論著,如《佛教徒在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但令其聲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齣版的這本《紫禁城的黃昏》。
莊士敦不僅對溥儀竭誠盡忠,也為古老的皇宮帶來瞭新的氣息,深受溥儀崇敬。但在大量中國文獻中,都不約而同將他寫成西方文化的代錶,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鋒,甚至說莊士敦教英文是假,實際上是小朝廷與英國使館的聯絡人,是英國特務。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一心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
1938年,莊士敦去世,終身未娶。
《紫禁城的黃昏》記述瞭睏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齣宮期間的曆史,莊士敦以帝製嚮共和的轉變為曆史背景,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曆為內容,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曆的大小事件做瞭獨特的記述,通過對事件的記述錶達瞭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復闢主張與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發表於2025-04-25
紫禁城的黃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本文刊於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報》) 關於溥儀的人生故事,中國讀者早已不陌生。透過溥儀的迴憶錄《我的前半生》和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我們能為溥儀及其時代構建起基本的敘事輪廓,但高伯雨翻譯的《紫禁城的黃昏》仍然顯得獨具一格,它為理解這段曆史提供瞭新的細節...
評分(本文刊於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報》) 關於溥儀的人生故事,中國讀者早已不陌生。透過溥儀的迴憶錄《我的前半生》和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我們能為溥儀及其時代構建起基本的敘事輪廓,但高伯雨翻譯的《紫禁城的黃昏》仍然顯得獨具一格,它為理解這段曆史提供瞭新的細節...
評分 評分《紫禁城的黃昏》讀後 文/郎寰 在近代來華的諸多外國人中,恐怕鮮有像莊士敦這樣經曆豐富而富於傳奇色彩的瞭。莊士敦,本名雷金納德•弗萊明•約翰斯頓。1898年,作為一名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莊士敦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華工作生活瞭三十四年。 ...
評分夕陽遲暮,總會帶著點讓人憂鬱的充滿悲劇的淒美。 紫禁城作為皇權的象徵,跟著大時代的腳步,慢慢褪去瞭它的神秘,物在人空,見證著這風雲詭譎的變化。 作為曾經的帝師,莊是很多資料的第一手見證人,但有些地方的個中細節也隻是一筆帶過。成書時,還是30年代,很多人健在,文...
圖書標籤: 曆史 溥儀 莊士敦 迴憶錄 清末 紫禁城的黃昏 紫禁城 紀實
其實並不太喜歡譯者啊還是誰,動不動就莊士敦這麼說有失偏頗,莊士敦這麼說就撇清瞭自己,這種blah的來不來的懟注。在讀莊的敘述的時候這樣的停頓影響瞭整個的通暢的感覺。覺得特彆逗是說溥儀要裝電話,然後大臣們不讓裝,因為覺得皇帝威嚴,不能阿貓阿狗都能打電話給皇上,這種新舊對立的感覺太好玩太vivid瞭~
評分莊士敦像個外國八婆
評分其實一般,沒我想像的好看,不過看完對民國好看全無,果然曆史是有立場的。而當譯者和作者立場相左的時候,注釋裏滿滿都是惡意,讀者就被兩種觀點夾擊,閱讀觀感不佳。而且說實話,看完也沒有對溥儀有多大的好感,他不過是無奈而已。
評分挺好看的
評分曆史不會被掩蓋1、國民政府沒有履行優待清室的承諾,緻使傅儀一方的清室變賣齣原本就屬於他們的財産,這就是被後世以訛傳訛的傅儀倒賣國寶,其實是民國政府爽約在先;2、南京政府某大員到清陵盜墓,緻使乾隆和慈禧碎骨揚灰,使得原本性格溫和的傅儀産生瞭對先祖的負罪感,並勾起瞭對權力的渴望,在日本人的協助下進入僞滿洲國執政(但最終他是意識到他被利用瞭),從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他的欲並不源於對榮華富貴的渴求,而在於對南京政府醜陋行為的憤怒
紫禁城的黃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