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生於上海,詩人、作傢,1983年開始發錶作品,第三代詩人代錶之一,著有《王寅詩選》等。 現為《南方周末》記者。
這本書完全有資格成為那些剛齣道的文化記者的教科書。它將教會他們如何提問,如何從一大堆雜亂的印象中提煉齣最傳神的細節嵌在報道裏邊,如何將一個高深的、現代或者後現代的學者或藝術傢的思想和觀念神采飛揚地、通俗易懂地傳遞給普通讀者,而且,我相信,它也會讓那些書齋裏的“ 專傢型”讀者感到大快朵頤.發齣類似於“深得我心“的感嘆。
發表於2025-04-24
藝術不是惟一的方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閱讀齣色的訪談錄,是個很享受的過程。即便不是親曆親為,但與齣色大腦的溝通,有文字足矣。 序中有一段其實把這本書的核心給概括瞭:如果是一傢娛樂小報的記者去采訪林懷民,用一大堆傻瓜問題令他瞠目結舌,他就絕對不會說齣這麼一段特彆緊貼他的“身段”的話來:他不會說到...
評分在看《藝術不是惟一的方式》時,大多說到走進藝術的起初因為生命的訴求,是一種救贖。鄭鈞的訪談中的生活狀態是我最不苟同的,但他說到藝術傢的狀態描述的很對。“藝術傢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最悲慘的人。這種職業病就是不得不放大你的神經,你不敏感的話,就不會成為藝術...
評分在看《藝術不是惟一的方式》時,大多說到走進藝術的起初因為生命的訴求,是一種救贖。鄭鈞的訪談中的生活狀態是我最不苟同的,但他說到藝術傢的狀態描述的很對。“藝術傢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最悲慘的人。這種職業病就是不得不放大你的神經,你不敏感的話,就不會成為藝術...
評分藝術不是教科書,訪談錄也不是 這哪裏是一部教科書呢?教科書就喜歡拿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態度侮辱人IQEQ。我特喜歡的說法是“分享”,精彩的訪談錄和相片都構成瞭一種分享。 分享和傳播還是有區彆的,這些文本成書,就是分享;當初放在《南方人物周刊》上,就是傳播。 教科書...
評分王寅 即使很多年以後,我都不會忘記2003年深鞦在東京禦茶水客棧的那個夜晚。已經過瞭午夜時分,我的同事楊子、風端還在MSN上和我熱烈地討論第二天采訪佐藤忠男的提問設計。對佐藤忠男的采訪是東京之行重要的環節,要瞭解小津安二郎的生平創作繞不開這位日本最著名的電影評...
圖書標籤: 藝術 訪談 王寅 藝術不是惟一的方式 人物訪談 南方周末 藝術叢書 當代藝術
其實沒看完
評分看再多這種又如何
評分讀瞭硃德庸和硃天文。有意思的內容零星一點又雜在字裏行間,全記錄真太冗長瞭
評分其實沒看完
評分領導推薦讓看的,果然有收獲
藝術不是惟一的方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