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

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大康,男, 1948 年 12 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理学学士;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编委、《中国文学研究》编委、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编委。 出版《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明代商贾与世风》、《明代小说史》、《古代小说研究及方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法》等专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作者:陈大康
出品人:
页数:309
译者:
出版时间:1993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3804647
丛书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新探丛书
图书标签:
  • 陈大康 
  • 文学研究 
  • 小说研究 
  • 中国 
  • 校图 
  • 工具书 
  • 人文 
  • 中国文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研究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与规律,1994 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 (陳大康1991) 什麼是通俗小說:廣為流傳、文字淺顯(不能佶屈聱牙艱深難懂)、由白話(不是口語)vernacular language寫成。 白話自然淺顯,但是語言一項不足以characterize通俗小說,通俗小說一般用白話寫成但不等同于白話(如洪武時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评分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 (陳大康1991) 什麼是通俗小說:廣為流傳、文字淺顯(不能佶屈聱牙艱深難懂)、由白話(不是口語)vernacular language寫成。 白話自然淺顯,但是語言一項不足以characterize通俗小說,通俗小說一般用白話寫成但不等同于白話(如洪武時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评分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 (陳大康1991) 什麼是通俗小說:廣為流傳、文字淺顯(不能佶屈聱牙艱深難懂)、由白話(不是口語)vernacular language寫成。 白話自然淺顯,但是語言一項不足以characterize通俗小說,通俗小說一般用白話寫成但不等同于白話(如洪武時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评分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 (陳大康1991) 什麼是通俗小說:廣為流傳、文字淺顯(不能佶屈聱牙艱深難懂)、由白話(不是口語)vernacular language寫成。 白話自然淺顯,但是語言一項不足以characterize通俗小說,通俗小說一般用白話寫成但不等同于白話(如洪武時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评分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 (陳大康1991) 什麼是通俗小說:廣為流傳、文字淺顯(不能佶屈聱牙艱深難懂)、由白話(不是口語)vernacular language寫成。 白話自然淺顯,但是語言一項不足以characterize通俗小說,通俗小說一般用白話寫成但不等同于白話(如洪武時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研究著作是享受!佩服佩服

评分

(这本书怎么会没有评价?!)将小说同时当作文学作品与商品进行研究,使用了接受美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将书坊对小说的创作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真的具有超前意识。统计量化的研究方式很值得学习。不过既然题目名称是《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那么仅选取明初到乾隆时期作为研究对象,范围是不是小了一些……

评分

(这本书怎么会没有评价?!)将小说同时当作文学作品与商品进行研究,使用了接受美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将书坊对小说的创作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真的具有超前意识。统计量化的研究方式很值得学习。不过既然题目名称是《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那么仅选取明初到乾隆时期作为研究对象,范围是不是小了一些……

评分

(这本书怎么会没有评价?!)将小说同时当作文学作品与商品进行研究,使用了接受美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将书坊对小说的创作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真的具有超前意识。统计量化的研究方式很值得学习。不过既然题目名称是《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那么仅选取明初到乾隆时期作为研究对象,范围是不是小了一些……

评分

匆匆扫完明代部分,相关内容后来都被吸收入《明代小说史》中。尽管是几十年前的作品,但其开创性和指导性仍令人佩服。虽是宏观立论,却有坚实根基,特别是书中所列多种图表,可见功夫。五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改变到独创的演变,在在见出眼光。此外,论述过程中颇注意小说与诗文的对比观照,虽只是寥寥数笔,但颇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