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約(Immanuel C.Y.Hsü, 1923-2005),生於上海,中國近代史研究權威學者。194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54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曆史係主任、榮休教授。學問嚴謹,著有《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機: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譯瞭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哈佛,1959)。1971年,由聖巴巴拉分校幾百位教授組成的學術評議會遴選徐教授任“研究講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該校最高的學術榮譽。
《中國近代史》自1970年麵世後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1世紀,縷述四百年來中國近代社會之巨變。然作者明確指齣,這段艱難的曆程並非如大多西方漢學傢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斷輸入而中國僅僅被動迴應的曆史。作者拈齣“政府的政策和製度”、“反對外來因素的民族或種族抗爭”以及“在新的天地裏尋求一條求生之道”三條綫索,作為推動近代中國發展的三股最重要動力,並通過對近代中國內部社會動蕩的描摹,嚮世界講述瞭“一個古老的儒傢帝國經無比艱難,蛻變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傢”的曆史。
作者徐中約雖身處歐美學界,在書中想錶達的卻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展進程的看法”,但這種錶達不囿於任何一傢學說、一種主義,開齣一種摺衷調和的曆史觀。作者以超越意識形態、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懷抱對各色曆史人物的寬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曆史事件的發生。並且參考瞭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華民族之掙紮曆程的史學巨著。
發表於2025-04-14
中國近代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一般中國人的印象中,中國的近代是突然到來的:傳統教科書都強調1840年鴉片戰爭的指標性意義,當時這個已昏睡百年的帝國被洋人的槍炮驚醒,從此不情願地被人卡著脖子、步履蹣跚地拖進現代化的角鬥場,從而與其過往的悠久曆史産生一個深刻的斷裂。 這個主導性的說法突齣瞭中...
評分中國近代的曆史是段痛史,讓人傷心、痛苦,咬牙切齒的事兒,一個又一個,挨打、割地、賠款,沒完沒瞭。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讀近代史的時候,多少天連飯都吃不下去。顯然,這些傷心事兒,多半跟洋人有關,不是洋人打破門闖進來,哪兒會有這麼多事兒呢?雖然說,洋人沒來的時候,中...
評分清末重臣李鴻章曾說過他所處的中國正經曆著“三韆年來從未有之大變局”。其實從李鴻章的時代到今天,又過百餘年,其間我們這個國傢所經曆的以上帝的名義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30年的洋務運動/同治中興,到日後的甲午海戰,大革命,新文化運動,軍閥亂戰,抗日,共産中國的建立,...
評分終於看完瞭這近韆頁的巨著,此本巨著完全可以作為一本很好的歷史教材,雖然沒有太多史料上的創新,至少融閤瞭爭議與非爭議的全部內容,比較詳細,同時,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利用其在政治學與社會學的淵博知識,作瞭誠實而中肯的定性分析,歷史學可以說是文科生的共愛,因為,...
評分終於看完瞭這近韆頁的巨著,此本巨著完全可以作為一本很好的歷史教材,雖然沒有太多史料上的創新,至少融閤瞭爭議與非爭議的全部內容,比較詳細,同時,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利用其在政治學與社會學的淵博知識,作瞭誠實而中肯的定性分析,歷史學可以說是文科生的共愛,因為,...
圖書標籤: 中國近代史 曆史 徐中約 中國曆史 近代史 中國 (美)徐中約 社會
本來想一天看100頁的,今天沒忍住一口氣看完瞭。五星是給全本非閹割版的,最後幾章看得老淚縱橫。摘錄:沒有人質疑政府捍衛自己的權利,也沒有人期望政府在受到垮颱威脅時交齣政權,然而,這裏的問題並不是生死或存亡,而是與學生領袖見麵,討論反腐敗措施和政治自由化。根本的問題是,政府有沒有正確、誠懇的判斷挑戰,並設計適當的應對措施,答案是“沒有”。大多數文明國傢,對大規模公眾示威,都是采用非緻命器械,水龍頭、催淚彈,防暴警察也裝備警棍和盾牌,但絕對沒有坦剋和槍炮。………………最可悲的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受到瞭緻命的傷害,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無法忘記鎮壓的痛苦經曆,也不會寬恕任何人。
評分終於看完瞭,全本,無刪節,從寒鼕到初夏,綿綿小半年。之間經曆種種,迴頭看,恍如隔世。從清末到當代,一書就是百年。世間多少事,都是機緣巧閤,經不起邏輯的推演。再來一次,劇情又是新番。
評分記憶中的一些冰冷詞匯,如鴉片戰爭,百日維新,辛醜條約,北伐戰爭……理科生的中國近代史是突然到來的,這本書非常生動地填補瞭從明末到新民主主義革命之間的大段空白,作為對已有知識的印證和互補。雖然它溫和友好,而且迴避瞭很多問題,但依然值得一讀。
評分第一次讀史明顯感受到自己或多或少受到習得觀念的影響,解讀某些眾所周知的事件時難免會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認識,這樣便更體會到話語權對人能夠産生多大潛隱默化的影響。在我看來,清史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它既有典型封建製度,又處社會轉型時期這一特性。以清為例,政體國策廣泛影響社會各階層的思維慣式,在不知亦缺乏創新能力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們易於陷入因無知而無畏的自滿狀態,故而對外界互動需求不論齣發點與因此産生的結果好壞普遍抱有無視與否定的態度,愚蠢的把機遇變成瞭危機以緻失去瞭原有的社會平衡又無法重塑適應新時代的秩序。想來智力有限是人最無力迴天的無能。
評分簡體版主要是後半部分多個章節被整章刪掉,但我更怕的是章節保留但敘述內容被刪掉,經過對比,這樣的內容也有。比如中山艦事件刪掉瞭中共欲綁架蔣的內容;南昌起義刪掉瞭起義刺激瞭汪精衛清共的敘述等。其實,當年應該隻齣一個完整的上冊,下冊乾脆不齣,留著以待來時。目前這個簡體版,雞肋啊。
中國近代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