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鬆,著名學者,中國現當代研究專傢。近期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009)、《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2008)、《開捲有疑——中國現代史讀書劄記》。
這是我最主要的代錶作之一,是到目前為止唯一比較係統地反映瞭我對革命年代中共成長發展經過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書。
這本書最大的閱讀價值,在於它比較完整和係統地講述瞭中共奪取政權的決策過程和影響其決策的種種復雜的內外因素的作用。它說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國的由來,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於整個世界大環境,包括俄國革命、二戰及戰後國際關係的改變。特彆是對於正在崛起中的毛澤東來說,還離不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入侵的影響。否則的話,接連遭遇瞭1927年和1934年慘重失敗的中共,何以能由極度弱小而一步步壯大?原本足夠強大並且統一瞭中國的國民黨,何以會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於無法適應戰後的新形勢、新條件,最終競被中共所推翻?
發表於2025-02-01
“中間地帶”的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本是自主選擇的黨的學習讀物,翻開該書後驚喜的發現這是一本嚴謹的曆史著作,引述備注無不詳細,赫然不能停。 該書從曆史的國際背景上介紹瞭中國近代史的民主革命,中國近代革命不同凡響,以孫中山為代錶的先行者開啓國民革命,艱苦卓絕,同樣也取得瞭國民黨的先入為主的地位,...
評分﹣此書成於八九之後,及後作者又補迴些史料,但基本思路源於當時。 ﹣ 不禁在想,作者在做這研究時,是否也是想說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仍然是處於國際局勢的影響下彎彎麯麯的走自已的路? ﹣拿起這本書,是因為在讀《史傢高華》時,發現楊奎鬆、瀋誌華、張鳴等名字常齣現在書中...
評分來源: 《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921年至1949年的中共黨史,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 都可謂輝煌燦爛。從上海的興業路進軍北京的中南海, 一代共産黨人創造瞭中外曆史的奇跡。相比之下, 研究這一時期的黨史著作卻是淡然無采。我不止一次地聽到青年學生對此類著作錶示生厭。 就我...
評分作者自承:“這本書的最大閱讀價值……它清楚地說明,CP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國的由來,和朝鮮、越南,以及許許多多落後國傢和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獨立解放的經過,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彆。即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是得益於整個世界大環境和國際運動理念的改變,得益於毗鄰...
評分過年在傢雖說懶散瞭些,也沒全閑著,不多不少剛好花瞭一周時間,讀完楊奎鬆的“代錶作”《“中間地帶”的革命—從國際大背景看中共成功之道》。說是讀完,其實不如說是翻完,一來不是專職研究者、很多細節和文獻沒有接觸過、感覺陌生,二來過年在傢、不慎感冒發燒瞭,還要親戚...
圖書標籤: 曆史 楊奎鬆 中國近代史 黨史 政治 中國 革命 近代史
1946年初,民主共和的中國已經曙光初現,卻因長期獨裁的國民政府及其軍隊貪婪無能,而革命領袖的思想又深受蘇聯極權和階級鬥爭學說影響,再加上連年戰火造成的仇恨,共和之夢功虧一簣,不知何時再有新的曆史機遇。
評分顛覆性的曆史著作,特彆是對於國共決定命運的內戰,以詳細史料說明中國的局勢那時受製於人的基本事實。
評分1946年初,民主共和的中國已經曙光初現,卻因長期獨裁的國民政府及其軍隊貪婪無能,而革命領袖的思想又深受蘇聯極權和階級鬥爭學說影響,再加上連年戰火造成的仇恨,共和之夢功虧一簣,不知何時再有新的曆史機遇。
評分這本書大概是最近一年來我讀完的書裏曆時最長的,前前後後用瞭40天……此書最大的特點是厚重,而且幾乎全部都是文字,屬於比較嚴肅的學術論著,文字並無難懂之處,但要想把1915-49年間中共的發展曆程與國際大背景(尤其是蘇聯與共産國際)理解透徹,非投入大量的精力不可。楊奎鬆的史料功底在此書中展現得淋灕盡緻,在黨史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觀點和語言也遵循瞭史學論述的客觀原則,盡量圍繞史實,不過分闡釋,而把更多思考與疑問的空間留給瞭讀者。缺乏定力者對中國政治史不能抱平常心者建議慎讀。
評分這本書還是有楊奎鬆老師一貫的特點:史料綿密、文字樸實、立場不偏不倚。但也正如茅海建批評的那樣,因為書中對中共意識形態和理論的論述較多,甚至以論帶史,所以有些地方讀起來比較艱澀。
“中間地帶”的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