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发表于2024-12-22
第七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第一时间拿到《第七天》,这部小说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时代感异常明显。读过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和《许三观卖血记》对余华的印象是旧时代的,基本局限在“毛时代”乃至向前推。这些作品在田间乡角、牧童牛羊、菜地粪桶、稻田渔船、阐述着故事的活动空间,至于让人错...
评分※转载自2013年8月15日香港《明报·世纪》。 到 《 第 七 天 》 , 來 到 「 死 無 葬 身 之 地 」 。 余 華 的 鬼 魂 遊 , 是 一 個 中 國 盛 宴 。 盛 宴 饗 「 無 」 ; 無 葬 身 之 地 , 無 人 之 境 , 曾 在 , 痛 極 , 歸 無 。 從 基 督 受 難 以 來 , 痛 苦 ...
评分最怀念的还是《许三观卖血记》带给我的震撼,从《第七天》来看余华的状态,想重回巅峰基本没戏了。 细节描述完全失去原有以假乱真的语感,情节推进方式令人煎熬,感觉作者文气已断。新闻素材的堆砌,自我阉割了小说的体格。 但是讲到父子情的那些段落,还是令人感动落泪。 ...
评分 评分“我”作为一个亡魂,需要自己去殡仪馆被烧——小说的开头确实能够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细读发现,作者实实在在地关心这个时代的热点话题,他把那些新闻焦点、敏感事件都烩进了这本小说里,主食和菜烩成了一盘,吃起来自然过瘾。但细节设置和语言风格方面是明显在勉强自己跟上时...
图书标签: 余华 小说 第七天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现实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余华老师没少看社会新闻。
评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饱受争议,很多批评者认为这本书就是微博的串烧,的确书中充斥着强拆、卖肾、袭警、弃婴这些新闻热点事件,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第七天》倾注了余华对于当今中国社会荒诞和残酷的现实关注,这是中国梦的造梦者无法回避的,也是光鲜的小时代华丽长袍无法遮掩的污秽和疮痈
评分大失所望,段子大全,作者这些年都在刷微博、抄段子吗?
评分余华费尽心机摆出看似冷酷实则不堪一击的叙述造型,可惜所产出的故事桥段始终囿于都市剧本与火车杂志之中,陈旧的修辞,堆砌生硬的社会新闻,特稿记者的愚钝嗅觉,三流舞台剧的台词对白,像一条难以下咽的长微博,说是全盘溃败不为过吧。
评分|他本可以站得更高一点,即便像马尔克斯一样去写一个“匿名帖”的故事(《恶时辰》)或者杀人犯的故事(《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也可以写得让人灵魂沸腾,但是没有,他撒网,却捞不到鱼。|
第七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