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大卫•柯恩文学奖等一一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半生》出版。
发表于2025-02-02
半生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半生》里的威利身上依旧有着奈保尔的影子,如同他的其他小说一样。 可能是早期移民的原因,他塑造的人物有强烈的疏离感,肉体急切融入现世,精神却格格不入。所谓文化冲突,也就是从一种文化出来寻找另一种文化的时候,他一双手已经伸向文明社会的腹地,背后竭力拉扯他的却是...
评分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有些受虐倾向,当我在读奈保尔的东西的时候。他的文字总让人绝望,不是那种深沉的,哀伤的,值得缅怀的绝望,甚至也不是无可奈何的绝望。他只是把绝望冷冰冰的扔过来,然后头也不回的转身就走,看都不看一眼。这样的绝望里,既没有值得同情的受难者,也没有...
评分或许是受到了Barth那本回顾作家生涯的小说<曾经沧海>的影响,我现在总是喜欢在阅读小说寻找小说家们在创作时所使用的叙事模式。有时 这代表今天的小说家们对于那些困扰人心的问题或者传统在当下的解读,这是对人性的理性边界的拓展,是向无人之境伟大的探险。这就是我在阅读...
评分《浮生》涉及种族,性,文学,制度,战争,宗教,人生内在的冲突与成长的本质痛苦。奈保尔展现了他在浮沉生命历程中的自我思考。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跟我一样对书中的各个方面产生诸多的不解——作者本人的知识体系的庞大与见闻的广博,说实话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巨大负...
评分最让人心颤的是这一段: “(初到非洲,)威利想:‘我不知道我身在何处。我大概找不到回去的路。我一点也不要这种景象变成我熟悉的景象。我不要打开行李。我一定不要弄成我要在这里住下来的样子。’ 接着一句:“他住了十八年。”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莫名其妙地过了大半辈子,...
图书标签: 奈保尔 小说 外国文学 V.S.奈保尔 英国文学 英国 文学 新经典文库
★奈保尔最伤感绝望的小说
★逃离,是每个人终生的使命;无法逃离,是每个人的宿命
★奈保尔是英语文学大师,《半生》的文字干净冷酷,有如一把匕首,留给读者的不是笑料,而是悲凉。——J﹒M﹒库切
《半生》是关于疏离和内在放逐的研究。……在《半生》中,生活显得支离破碎的不是非洲土著,而是同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他们自己疏离的殖民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康拉德式的怪物,不停地游荡,没有家,没有希望。——《卫报》
我是婆罗门与贱民之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属于我的位置。
我念教会学校,决心离开家乡,去远方为上帝服务,却发现老师们不过是骗子。
我逃到伦敦,印度人眼中世界的中心。我看不懂英国,也看不清印度,似乎找到了自己,但转瞬就失去了。
我惶惶然跟着温柔的葡非混 血姑娘来到她的非洲庄园,一待十八年,过的都是别人的生活,同神秘的非洲始终隔膜。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还能去往哪里?
正文之前的引子很好看
评分前面的焦虑比较紧,后面去非洲就松了下来,不过还是很棒,可以几天就读完的书。
评分JM库切对这本书的评价很精准:小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手段,在19世纪已达到巅峰,要想在今天写出完美的小说,将无异于复古之举。鉴于奈保尔本人在追求另一种流畅的、半纪实性文学形式上所做出的成就,他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评分吴其尧老师译作。种姓等级、肤色种族、特定文化下的个人困境。好像不理解这些,就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小市民,周围连外地人都很少出现,这种由等级和种族带来的问题,对我真的很陌生,很难产生共鸣。奈保尔笔触让人觉得客观冷静,即使命运陷入纠葛,但依然冷眼相看,与当事人保持一定距离。没有情感或者情感太隐匿的描述,容易让我觉得有点流水账。
评分这种半虚无的内核真实,他是所有人
半生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