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著名文学家,1946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他在1904年出版《乡愁》后声名大噪,一举成名。1906年出版《心灵的归宿》,1919年《徬徨少年时》,1922年《悉达多》,1927年《荒野狼》等书,都显现了他受尼采、托斯妥耶夫斯基和东方佛教神秘主义的影响。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奖得主赫塞融和东西文化,探求人类内在精神真实体验的一部巨作。在本书中,赫塞藉由主角求道的过程,反应出潜藏世人内心各种不安、迷惑、莫名蠢动诱因力道之强大,以坦白、不假修饰的真诚频率,带领读者以一种平和、不执妄的喜悦心,臻至追求真我性灵的丰美与满足的境地。
这是我大二参加某某杯竞赛的研究项目成果,前后花费了我半年多的时间。 但最终没有入选,更遑论获奖。 在比赛结果揭晓后,我仔细查看了获奖者的研究项目,没有一个纯文学研究、甚至人文研究的项目,于是内心得到一丝(自我)安慰。 但还是想给这篇文章一个面世的机会,希望能为喜...
评分这是一个西方心灵对佛祖心灵的遥远呼应,而且是极有创造力的呼应。 东方的证道过程曾被这样来譬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悉达多在最终所达到的正是这个状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然而,他所达成的路径却...
评分这本小说书名叫《悉达多》。黑塞的构思很巧妙,他把释迦牟尼(Śākya-muni)的名字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一拆为二,一个是悉达多,一个是乔达摩。释迦牟尼中的释迦(Śākya)是族名,牟尼(muni)是圣人的意思。牟尼意译是能仁或能寂,沉默不语,一直...
评分这本书中,黑塞从西方人的视角诠释源自东方的“佛”和“禅”,去其枝节,取其根本,他对“禅”理解浸透了西方理性主义,这种东西合璧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黑客帝国》编剧沃卓斯基就深受其影响,他说“比大多数德国学者更了解黑塞”,《黑客帝国》的理论基础其实是佛教,以西...
评分这本书可以说很容易读,因为有流畅无比的行文和水平很高毫无痕迹的翻译,再加上作者本身平易近人的语言以及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栩栩如生的心理描写,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一口气读下来,似懂非懂很容易。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并不好读。要懂得悉达多的每...
首先感谢英臣兄一年前的推荐,让我识得这样一本好书。瑞典文学院说,大部分人对黑塞的认知是:一个多种哲学的折中者。并否定这种认知。我不赞成这种折中的说法,我更认为他是一个融合者。全书以一个婆罗门背景,并且与佛陀俗名相同的人为主角,给人一种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背景。可是,真正读下来,它是纯粹的佛教吗?不尽然。它是纯粹的印度教吗?也不尽然。甚至不是这二者的融合物,而是更为复杂的,囊括了尼采、席勒、维特根斯坦、笛卡儿、康德和黑格尔等等(或者是我个人的感受)。其中,较为核心的论点如自我的对立、自我与世界的同一实现、语言与思想的对立和爱的和谐等等。在自我的对立上,就有很明显的禅宗的心佛、席勒的人格-状态的的呈现。而在同一实现上,又有佛陀的“行”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融合,甚至于有道家的虚静... ...
评分悉达多从在欲望,权利,爱情,金钱中迷失,然后通过自己沉沦,寻找自己,,一路旅途,一路学习,一路修行。然后回归于平静。此书适合静下心来慢慢阅读,并且思考的书,值得去品味其中的细节。塞黑这本书还获得诺贝尔奖,真心值得那些修行的人阅读。
评分有点故意但还算有趣的智慧发现小书。
评分超爱的一本小说!!黑塞!!!
评分万物皆为一体,刹那即是永恒。成为你自己,去爱这个世界。黑塞站在一个西方人道主义者的角度,来讲述了另一位悉达多成佛的故事。据说本书在迷幻年代可是嬉皮士们的必备读物。老实说,启发了我的思维,却并没有打动我。当然,或许是因为我还有太多的迷惘不能解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