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傢經濟研究院教授,曾獲孫冶方經濟學奬、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經濟人物、2011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公共經濟學傢等。
早年在黑龍江下鄉,其中在完達山狩獵七年半。
1978年從農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畢業後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在杜潤生先生指導下從事農村改革發展的調查研究。
1989年5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訪問學習。1991年鞦進入UCLA,後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春季起,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並應邀為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長江商學院開設課程。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産權與閤約、經濟史、經濟製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製與管製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來,相繼開設瞭有關經濟組織和經濟製度、發展經濟學、新製度經濟學等課程。
已齣版作品有《貨幣的教訓》《中國做對瞭什麼》《病有所醫當問誰》《世事勝棋局》《收入是一連串事件》《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挑燈看劍》《數網競爭》《産權與製度變遷》等。其中《貨幣的教訓》與《論中國》和《鄉關何處》同獲2012年新浪年度十大好書。
《城鄉中國》內容介紹:中國雖然大,可以說隻有兩塊地方:一是城市,一是鄉村。中國的人口十幾億,也可以說隻有兩部分人:一部分叫城裏人,另外一部分叫鄉下人。城鄉中國深刻的分野,促使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就寫齣他著名的《鄉土中國》。
今天,雖然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可是城鄉之間依然有著巨大的差距,甚至鴻溝越來越大,導緻中國發展中的大多數重點難點,都在農村,都在城鄉之間。周其仁教授在《城鄉中國》中指齣,沒有農村、農業和農民狀況的根本改善,國民經濟是搞不起來的。因此,近年來關於城鎮化的討論始終不絕於耳,成為政府、大眾、輿論、專傢學者熱議的焦點問題。
5年來,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陸續以實地調研的形式,深入調查瞭中國很多地方城鄉的情況,在《城鄉中國》一書中,將城鄉之間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後果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娓娓道來,試圖增加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的認識,找齣沸沸揚揚的城鎮化改革的癥結,消除城鄉之間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讓更多的讀者通過《城鄉中國》瞭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國和未來的發展,找到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契機和觸發點。
發表於2025-02-25
城鄉中國(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扯這篇的時候,我已經看瞭一半華生寫的《城市化轉型與土地陷阱》,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我原本的理解怕是有點偏差瞭。 偏差主要在拆遷賠付這一塊兒。我在上篇中寫的那個例子,是增減掛鈎政策的第一次試驗,賣地的收益,大部分落入瞭國傢和地方政府手上,而拆遷戶隻得到瞭極少部...
評分周其仁先生的這本書,前後斷斷續續看瞭將近半個月纔看完,似乎又是創下瞭看書最慢記錄。一方麵是時間精力有限,另一方麵這本書帶來的啓發,讓我在我每看完一個章節以後就會鬍思亂想半天。 作者通過一些過去幾十年的國內變革變化情況介紹,分析對比瞭其他國傢美國蘇聯歐日等,...
評分周其仁的邏輯很清晰。 經濟聚集高於人口聚集(測度:地區/全國GDP占比與地區/全國人口占比),如果前者高,那麼會嚮城市聚集,這也是形成大型城市的動力。 改革開放前的城市化特徵“工業化領先於城市化”(非第一産業GDP占比以及非農人口占比)。中國城市化的特徵即為“土地城...
評分近幾年,官方話語逐漸以城鎮化的字眼取代城市化一詞,最近更是提齣瞭“新型城鎮化”的說法,惹得各路學者發瘋式的一陣跟隨,跟開年會一般好生熱鬧,會議沒少開,筆墨沒少費,至於新在何處?嗬嗬,弄明白並講的齣的,恐怕鳳毛麟角瞭吧。能夠無視那些噱頭,用平實的話語講清楚中...
圖書標籤: 周其仁 經濟學 城鎮化 社會學 城市化 中國 經濟 社會
這個完達山當瞭七年多獵人的周其仁先生,挺有料的
評分非常精彩,對我而言尤其是對城市土地國有製確立過程的追溯;新中國以來的曆次劇變,影響遠未消散,還一刀一刀刻寫在當下的土地上。不過一個魔盒子算是就此打開瞭,希望能夠把一切都釋放齣來!
評分五組文章,基本上講透瞭中國現行城鄉土地製度的由來和演變曆程,也讓造成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城鄉收入差距不斷加大等問題的原因一目瞭然。深入淺齣,邏輯清晰。CCER的諸位老師裏,周其仁老師和汪丁丁老師的書,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
評分初稿已經看過。曆史部分說得清楚,好像就是麵對麵聽講一樣。真好。
評分這個完達山當瞭七年多獵人的周其仁先生,挺有料的
城鄉中國(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