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eser),芝加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陶布曼國傢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拉帕波特大波士頓研究所負責人、曼哈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城市期刊》(City Journal)特約編輯。格萊澤側重於從經濟學角度去研究城市、住宅、種族隔離、肥胖、犯罪、創新等課題,並為《紐約時報》的博客Economix撰寫過大量有關此類主題的文章。
城市是誕生奇跡之所
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
是最健康、最綠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
如果你熱愛自然,請搬到摩天大樓裏;如果你熱愛地球,請搬到城市裏。
芝加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當代頂尖經濟學傢愛德華•格萊澤自小生長在曼哈頓,長期沉醉於城市研究與寫作的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進行瞭強大的全球城市調研,最終得齣瞭令人毋庸置疑的結論: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來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格萊澤教授帶領讀者穿越人類曆史、遊曆世界各地,並將經濟與曆史完美對接,展現瞭城市存在的優勢及其為人類提供的福祉。城市讓人類變得親密,讓觀察與學習、溝通與閤作變得輕而易舉,極大地促進瞭思想撞擊、文化交流與科技創新;城市鼓勵創業,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工作機會,使得社會的機動性和經濟的靈活性得以發揮;城市中密集的高層建築、發達的公共交通、縮短的空間距離大幅度降低瞭人均碳排量,實現瞭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偉大目標;城市清潔的水源、良好的排汙與完善的醫療係統等維護瞭人們的健康與安全,提高瞭人類整體的生活質量……
同時,格萊澤以具體的城市為例,細緻深入地分析瞭城市存在的問題、衰落的原因、復興的道路,並就“貧民窟的優勢”“摩天大樓的好處”“消費城市的崛起”“鄰避主義的詛咒”“教育決定民主”等眾多城市議題進行瞭睿智而精彩的闡述。
最後,格萊澤采用報告文學的獨特形式,依次巡禮瞭“帝國之城”東京、“秩序之城”新加坡與哈博羅內、“智慧之城”波士頓與米蘭、“消費之城”溫哥華、“崛起之城”亞特蘭大與班加羅爾……在令讀者領略城市輝煌成就的同時,也提示瞭若乾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嚮。
盡管書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統計數據,但讀來絕不會讓人感覺晦澀無趣,格萊澤簡潔有力、機智大膽的論述與一定會讓讀者大開眼界、直呼過癮!
發表於2024-12-22
城市的勝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城市的勝利》 書很精彩,雖然有點厚,不過去掉後麵的索引,隻有二百多頁。裏麵的內容實在是太充實瞭,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裏麵一組數字又一組數字,讓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纔華,就這麼一個話題,他竟然能夠研究得如此透徹,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
評分所謂“逆城市化運動”,興起於“二戰”結束之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高峰。以底特律為例,1950年人口接近185萬人,如今隻剩下71萬,紐約1950年時人口為789萬多,1990年時降至732萬,費城1950年時人口超過200萬,如今隻剩下152萬多。 隨著交通日益發達,郊區硬件設置的提升...
評分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以旅行到泉州等地。在離去的火車上,我與同行的乘客攀談。他們斷然無法相信我是被古跡吸引,認定我是來做生意的;之後,就開始嚮我打聽北京的生活是否像時下幾部流行電視劇裏拍攝的那樣。 很難把曆史書上的泉州和正在我們身後遠去的這座城市對上號:...
評分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城市的勝利》 書很精彩,雖然有點厚,不過去掉後麵的索引,隻有二百多頁。裏麵的內容實在是太充實瞭,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裏麵一組數字又一組數字,讓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纔華,就這麼一個話題,他竟然能夠研究得如此透徹,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
評分不可否認,城市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之一。隨著高鐵的陸續開通,産業梯級轉移的縱深發展,一場有關城市化的大戲即將開啓,幾億需要從農民轉為城市居民的有生力量將為中國經濟從外貿依賴型嚮內需增長型轉型打下基石,而城市化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也...
圖書標籤: 城市 社會學 經濟學 規劃 社會 美國 社科 文化
內容很詳實,但是學術性和曆史性比較強,結構比較混亂,在讀者親切感和講故事技術上不如《落腳城市》。翻譯也沒有彌補這個缺憾反而某種程度上加重瞭給讀者人為製造理解睏難的問題,如果重要概念提供英文原文參考的話會好很多。
評分讀來覺得很淺薄,可能是因為我事先已經讀過《落腳城市》、《布滿貧民窟的星球》以及大部分簡·雅可布斯等論述城市的作品的關係。而且四分之一都是引文和參考書目。
評分給我的啓發有兩點: 1,燃燒效率更高的蒸汽機並不會導緻更少的煤炭消耗,世界反而進入以煤炭為動力的工業時代,這就是傑文斯悖論。格萊澤以此推論,信息技術的進步會導緻更多麵對麵的需求,因為視頻會議難以模仿眼神的交流、嗅覺的提示等。其實,能不能模仿看性用品店裏充氣娃娃能否代替林誌玲就可以瞭。哈哈。 2,時人感慨“五四”人纔群體時說“為什麼天纔總是成群結隊的來”?其中有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城市的人口聚集,使得人纔間交流成本降低、頻度加大。莎士比亞的天纔某種程度上建立在與同期倫敦劇作傢馬洛、瓊森等人的交流和學習上。以此來看楊念群《儒學地域化》一書,也就有瞭一份同情。 是不錯的書,但反對平麵拓展的論據似乎不夠,還是缺乏係統性的思考,所以隻給4星。
評分平坦的世界,高聳的城市。從能源和交流角度來寫的城市,略淺。
評分讀不下去 。。。。我隻看到瞭經濟學傢的狂妄和無知 很多觀點很愚蠢 作者以為減少碳排放就是保護環境 城市有很多優勢不容否認 大多數人也嚮往城市 但城市沒有勝利 城市不汲取周邊的能量 城市根本沒法生存 如果末次太陽風暴將人類電力設施全部破壞掉 那麼 城市瞬間就會變成地獄!另外 城市裏的人對土地和自然缺乏認識 城市的綠地大多數隻是點綴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生態功能 我更嚮往城鄉結閤的地方
城市的勝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