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理达,出生于香港,自小随外交官父亲与语言学家母亲常驻国外。于哈佛大学修读东亚研究,在斯坦福大学取得亚洲研究学学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
1996年担任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1998年担任美国CNBC驻上海记者,之后以“美国之音”记者身份长期派驻北京。2002年荣获专业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优秀记者奖。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等媒体。
李雪顺,1969年出生于重庆市武隆县,1992年大学毕业并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10年晋升教授职称,并成为非虚构译坛新人。首部译著《寻路中国》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1年新浪中国好书榜第一名和2011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第一名,译著《江城》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2012年新浪中国好书榜第二名和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第七名,译著《奇石》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新京报2014年度畅销类好书第一名、腾讯•商报2014年度“华文好书”文化类第二名,译著《中国十亿城民》获新浪中国好书榜2014年9月榜第六名等荣誉。其译风独具、译语地道、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和原作者好评。近期译著有《愿你永远幸福》《犹太食规中国行》等。可通过lixueshun@163.com与之交流阅读和翻译心得。
发表于2025-04-15
Leftover Women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花了一个晚上把这本书完全的看完,第一次知道在房子这个被大家努力压制下的不平等性,虽然早就知道社会是不平等的,但是揭露出来的时候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才感觉到这才是无可奈何,所谓的归属感并不等于幸福感,所谓的幸福感也并不等于所谓的婚姻的婚房,可能婚姻是坟墓这没有错...
评分必须批判那种支配与被支配的 感情婚姻模式 现代女人通过学习工作提升自己 是摆脱这种关系的必要手段 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成功女性并不一定与成为一个温柔贤惠持家有方的好妻子好母亲产生矛盾 但是想要实现良好的平衡需要时间 险恶的是那些故意制造这种...
评分 评分剩女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我还记得小时候一些老人对我说过的一些言论,“女孩子书读不读的好没关系,男人嫁的好就行”,“女孩还是不要读太多的书,不要太厉害,不然哪个男人敢要”,“女孩子还是要早结婚,不然老了就不值钱了”,甚至到现在,不少人...
评分图书标签: 女性主义 社会学 剩女 中国 洪理达 社会 女权 LetaHongFincher
值得一看,值得对此进行深度思考和探讨,毕竟,这是一个无法面对的话题。几个长篇书评都点出了本书的不足,然而有的时候豆瓣上的读者群真的只是我天朝蚁民里的那百分之一吧,要时刻提醒自己你并不能代表“新时代的中国女性”,你甚至不能代表一个“拥有一线城市户口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和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我们都无法被缩影,而真正的缩影却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
评分情绪化,论据不足,标题是leftover women但实际上想涵盖的内容太多,也就前一小部分有可读性。数据只有几个反反复复用的采访和微博调查,太不专业了吧……
评分对此类书籍我一律概括为记者式学术写作,描写太多,一直在讲故事,并引用只言片语的专家言论和访谈对话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全书主题多而散乱,从性别研究(差距、歧视)这个大主题开端,谈主流媒体、房地产/户口经济、传统文化观念、家庭暴力/重男轻女心理、LGBTQ(女同),甚至到乱入的明朝以后中国近代的性别历史,完全无法得出任何generalizable rule.将官方维稳、提升素质与打压剩女联系在一起乍一看夺人眼球,实则过于牵强。最可怕的是方法论有严重问题,受访群众至少也得列出个名录,通过微博留言、私信得出的结论完全随机、以偏概全。仅有的一些数据、文献也没有著名详细出处,如此主观、经验主义的判断你逗我?这么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而无法对理解当代中国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能回答so what的社会学研究,零分M
评分读过的最差社科学术类作品中成功登顶。从样本选取到材料处理到逻辑推论竟然可以一烂到底。断章取义、误信网络谣言、选择性呈现访谈材料(不是深度访谈了36名女性和24名男性吗,为什么呈现的材料加起来最多也就10个左右?)、双标(在媒体话语不利于自己论点时说媒体是带偏见的,有利于自己时却疯狂引用媒体话语和不知真假的数据,还是凤凰网的死忠粉)、美化古代(以为宋代女性对财产真的拥有持续独立的所有权)、缺乏证据的国家阴谋论、以个案代表全体等等等等,雷点一个不落地全踩到了。最后一章还要和社运话语扯一腿,扯着扯着还扯远了,还开始抱怨起gay生活比lesbian好多了,gay社运能借助hiv拿钱博取关注度,lesbian社运啥都没有。能踩到所有雷点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评分糟糕透顶的写作、分析、访谈,糟糕透顶的价值观,糟糕透顶的学术水平。这辈子看过最糟糕的学术书
Leftover Women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