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沉默

语言与沉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斯坦纳 George Steiner (1929 -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曾 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译者 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纳博科夫评传》、《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在西方的目光下》、《在美国》、《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碎心曲》、《尼采的使命》等。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446
译者:李小均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13954
丛书系列: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图书标签:
  • 乔治·斯坦纳 
  • 文学理论 
  • 文学 
  • 文化研究 
  •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 语言与沉默 
  • 文学批评 
  • 美国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来源:都市周报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文| 黎戈 之前看过乔治·斯坦纳另外两本书:一本是《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本是《斯坦纳回忆录》。斯坦纳谈论的很多话题,都是我很感兴趣的。他的特长是“比较”,比如写老托和老陀的书,有一种老派评论家的老实——然而他...  

评分

评分

一 在批评界有着一些大鲸似的批评家,如哈罗德·布鲁姆、埃德蒙·威尔逊、纳博科夫……他们睿智、敏捷、博学、热情,知识和才华的“吞吐量”惊人。他们在遥远的海面上喷洒钻石般令人欣羡的语言水花,又有能力潜入文学的深海,嬉戏在艺术大洋潜藏的激流中,或直抵神秘瑰丽的海底...  

评分

一、色情文学的有限空间 即使一部小说将探险主人公与外星人手淫联系在一起,也并没什么新奇之处。 在这里的新奇,其实是指,不管你将外星人与任何东西替换:海星、手风琴、陨石还是其他,都不会在真正意义上拓展人类的性领域。 尽管许多人用抒情的口味私下津津乐道与性行为的变...  

评分

【面对斯坦纳先生满载的睿智,我本应沉默的。不过相比于其它篇章,人文素养这一篇关于批评的论断对自己工作有太多启示意义,故而胡乱记录一些。斯坦纳原文都未加引号,见谅。】 乔治·斯坦纳说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他要依靠他人写作——斯坦纳本人就是这样的批评家。不过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斯坦纳是当代真正的人文主义者,拥有伊拉斯谟式的博学与现实关怀。在他看来,语言的衰落、它被数字和图像所取代、从而日渐失去与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是20世纪政治非人道化的一个侧影。有感于此,他反对当今批评界剥离文学作品的背景与诉求的碎片化做法,坚持要求文学担当起伦理的功能,将人文主义悬于一切美学的理想之上。对于影响了他、但又有着他难以接受的政治倾向的人(海德格尔或卢卡奇),他既有深入的分析与赞许,又保留自己的立场;此外,他对文学与历史、生活之关系的感受力非比寻常,这对于文学日益边缘化的弊病而言是一剂良药。

评分

斯坦纳的批评像一幅点彩派画作,以语言为底色的光线辐射到其他批评家的领地,形成了许多细小但精确的斑点。从追问被理解的和可言说的之间的鸿沟,既包含了巴塔耶不可言说的内在经验及布朗肖的内心话语外溢成言辞终将面临的破碎、含糊,甚至扭曲,继而触角延伸至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小说形式的探讨提出当诗人小说家的语言表现形式来到尽头,只有那些懂得求助于人类认知的其他语言规则:音乐、数学的人才能创新(称赞了布洛赫);对莎士比亚的评论又包含了狄尔泰体验与诗的观点;最后一部分讨论文学与政治关系明显比朗西埃更有力量……同样是对语言日益孱弱的深思,斯坦纳没有别的批评者悲观,他相信作家宽幅的感受力和话语的丰富才能改善现实,基于此,他提出戏剧可能是文学的前途,因为那是一种从内在声音(沉默)到声音的流通。

评分

如果真如贡布里希所言: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那么斯坦纳就是将批评家的身份做到了艺术家的高度,虽然一再自嘲地贬低“批评家”这一职业,但他的批评文字依然昭示着文学星空中的浩瀚与尊严。他是阿诺德与艾略特的继承者,是人文主义光辉中“甜蜜”和“光明”的嫡长子。如果一定要追“文学何为”,我的第一个答案会来自《西方正典》的序言,第二个答案来自布罗茨基的诺奖言说,最后的答案则来自于斯坦纳的《人文素养》。此书中,斯坦纳的个人思考散点透视般地呈现在“语言”的症候上,这种语言思考是文化化的,他所追问的、所哀叹的是在莎剧、德语文学以及科学语汇中,渐趋没落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普世性,也玉成了他与歌德类似的文学观:一种世界文学的可能性。讲莎剧语言一篇太精彩,回忆起他对陀氏的解读,大师一定在等待着大师。

评分

2015年第122本:斯坦纳说:“没有批评,创造本身或许也会陷入沉默”,正如他笔下声名卓著的批评家卢卡奇、利维斯、本雅明一样,斯坦纳的这些批评文字,虽从特定文本出发,但却将其放在更深远的文化、哲学、道德与政治层面条分缕析。那些关于语言与沉默、关于语言与谎言、关于语言的失败与衰落的文字,让他在展现时代精神与困境的同时,更让自己的批评文字跨越文本,成为流传甚广的文学样式之一。

评分

如果真如贡布里希所言: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那么斯坦纳就是将批评家的身份做到了艺术家的高度,虽然一再自嘲地贬低“批评家”这一职业,但他的批评文字依然昭示着文学星空中的浩瀚与尊严。他是阿诺德与艾略特的继承者,是人文主义光辉中“甜蜜”和“光明”的嫡长子。如果一定要追“文学何为”,我的第一个答案会来自《西方正典》的序言,第二个答案来自布罗茨基的诺奖言说,最后的答案则来自于斯坦纳的《人文素养》。此书中,斯坦纳的个人思考散点透视般地呈现在“语言”的症候上,这种语言思考是文化化的,他所追问的、所哀叹的是在莎剧、德语文学以及科学语汇中,渐趋没落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普世性,也玉成了他与歌德类似的文学观:一种世界文学的可能性。讲莎剧语言一篇太精彩,回忆起他对陀氏的解读,大师一定在等待着大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