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包慧怡客居爱尔兰期间的见闻札记。如同晃动圣科伦基尔的水晶魔眼,作者引我们观看这座旧称“冬境”(Hibernia)的翡翠岛无人注视的背光面。在埋葬着法登默圣诗集的泥沼深处,在淙淙泠泠的盖尔语诗节中,在千年墓葬石和凯尔经羊皮上盘旋的螺纹里,在乔伊斯圆塔、贝克特桥与王尔 德故居的角落里,在叶芝和格列高里夫人洒落的塔罗牌中,在托宾与琪根反复描摹的无人海岬边——爱尔兰大地遍布着化身为矮妖和精灵的秘密,它们并非有意躲开人群,只是在等待一个波德莱尔式的迷路者,或者一双慢下来的眼睛。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系,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生,研习中古英语头韵诗及8-15世纪手抄本。 著有诗集《异教时辰书》,出版译作《好骨头》《隐者》《爱丽尔》等九种,2014年爱尔兰都柏林市驻市译者。散文及专栏见于《书城》《东方早报》《上海壹周》《上海文化》《澎湃》等。
刊于《上海壹周》(2015年2月2日) 诗人。作家。译者。研习神秘主义头韵诗及八至十五世纪手抄本的中世纪文学博士生。八五后少女。会讲盖尔语。蘑菇爱好者。通灵人。豆瓣上的“布莱瓦茨基夫人”。曾居于黑岩镇海边一栋孤寂的楼内。现旅居都柏林市中心某地下室。 试图描述包慧...
评分第一次见到包慧怡是2010年的夏天。早闻她的网名Blavatsky夫人大名,那年回国在上海转机,我决定去看她,带了一副古董店淘到的大阿卡纳塔罗牌。后来听闻她正在收集此牌,似乎成了冥冥中我们有某种联系的征兆。我们因为对创作的热爱一见如故,像两个同样单恋某位男子的少女那样...
评分在慢舟中看风景 评《翡翠岛编年》 朱岳 一个极少出远门的人与爱尔兰发生关联,最有可能是因为文学。 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叶芝的《幻象》,当时只是被书中一些神秘图案吸引,可以说一点没读懂。读《凯尔特的薄暮》和叶芝诗选,则是很久之后...
评分刊于《上海壹周》(2015年2月2日) 诗人。作家。译者。研习神秘主义头韵诗及八至十五世纪手抄本的中世纪文学博士生。八五后少女。会讲盖尔语。蘑菇爱好者。通灵人。豆瓣上的“布莱瓦茨基夫人”。曾居于黑岩镇海边一栋孤寂的楼内。现旅居都柏林市中心某地下室。 试图描述包慧...
评分大暑天阅读《翡翠岛编年》是一件颇为自在的事情。 陌生的异域土地总能吸引这个地球上有心之人的目光。这份对于爱尔兰岛的希冀、恋慕抑或渴盼都早已化作了与主人公灵魂同游的状态;而挑剔的审美眼光则随着世情风物的不断变化增添新的神往。 生于1985年的包慧怡只比我大五岁。在...
慧怡有一双异于常人的诗人的眼睛。无论是都柏林的冷雨,山间修道院,还是博物馆里那些尘封的旧物,从她笔下道来都焕发出饱满的诗意。
评分圣帕特里克节光怪陆离的色彩,明墙暗影中的梦境,常春藤掩映的青石板,碧蓝天光与缭绕流云,竖琴艺人潺潺的弦声,是一个波德莱尔式的迷路者眼中的爱尔兰剪影。康妮玛拉云影游弋,凛冬的康瑙特,“永恒点缀于尘世的水畔”,植被明净,宛如康斯太勃的调色板,“卷角绵羊如滚滚白云般在盛大的蓝天下游荡”。而凯尔莫修道院,更宛如碧水上一串雍容华贵的月光石。叶芝的故乡斯莱戈郡,伫立的十字架几乎与湛蓝苍穹相接,骑士与神话继续前行。
评分慧怡有一双异于常人的诗人的眼睛。无论是都柏林的冷雨,山间修道院,还是博物馆里那些尘封的旧物,从她笔下道来都焕发出饱满的诗意。
评分看完之后,才觉得腰封上的评价多么贴切:“剑走偏锋的岛屿风物志,背光处的爱尔兰私语书”。作者最有功力的地方在第三辑“作家与手稿”,因为她的“专业”即为中世纪文学。不过,我最喜欢的是第四辑,那里藏着作为诗人的包慧怡。
评分????,贴上标签,立即可以当工具书来用。作者有可能把bombardment 「炮擊」,誤譯成了「轟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