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莎士比亚
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场景,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译者:朱生豪
(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回应某国人因为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的译本而对中国文化落后的嘲笑,把译莎看做“民族英雄的事业”,在译稿两度毁于侵略者的战火,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译出了31部莎剧,为译莎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朱译莎剧文辞华赡,充分表现了莎剧的神韵,得到读者和学界的广泛好评。
经朱生豪后人审订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
有位性情温和的公爵治理维也纳城,施政宽大无边,这使人们藐视法律,无法无天,社会上伤风败俗的景象比比皆是。为了纠正这种局面,公爵决定微服私访,派安哲鲁代他执政。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和女友发生关系导致女友未婚先孕,安哲鲁为杀鸡儆猴,他把克劳狄奥关进监狱,准备判处死刑。克劳狄奥托人叫他姐姐依莎贝拉去向安哲鲁求情。面对美貌贤淑的依莎贝拉,残酷伪善的安哲鲁……
系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具有社会公案性质的悲喜剧,又译作《自作自受》、《请君入瓮》。在剧中,“贞洁”与“罪恶”、律法和慈悲此消彼长。
剧中将对淫欲的谴责、对执法者伪善的鞭挞、对贞洁的赞美交织在一起,绝望之后再见光明,黑暗与光明共存,因此西方莎学家把它称为“痛苦的喜剧”、“黑暗的喜剧”。
80年代,著名艺术家英若诚在北京人艺与外籍导演联合导演此剧,开创中外艺术交流的新形式。
measure for measure是莎剧中不多的概括意义性标题,各译本名也不同——量罪记、一报还一报、恶有恶报、请君入瓮…统治层与市民的对话体现出法与俗世之间的断裂。与其他剧不同的是,公爵不单是最后裁决者,更几乎是所有行动的谋划者,这似乎给他最终的正义形象也打了折扣。总之,此剧给人的感觉是勉强的快乐结局背后有种说不出的阴暗,特别是那句“睡眠是你渴慕的最好的休息,可死是永恒的宁静,你却对它心惊胆裂。”
评分初读莎翁
评分初读莎翁
评分莎翁就是莎翁
评分人物塑造得好极了,伊莎贝拉、克劳迪奥、安哲鲁、公爵,都很丰满;二幕二场,公爵对死亡的见解,阴郁悲观,意象丰沛,由于第二人称的使用,完全是一封莎士比亚写予人类的信;安哲鲁与伊莎贝拉关于死刑的争论,兼及诗意与思辨,关乎对死刑必要性及合理性的质疑、对私欲与权力相互搅缠的探讨。完全不像喜剧,路西奥算是小点缀,然而点出了人类致命的虚伪,毫无缘由,毫无理性地人言鬼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