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青年学者,有著作多种出版,多篇论文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贺桂梅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40229
丛书系列:博雅文学论丛
图书标签:
  • 女性主义 
  • 贺桂梅 
  • 文学研究 
  • 性别研究 
  • 文化研究 
  • 女性 
  • 现当代文学 
  • 女权主义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分四个时段,从文学、批评、大众文化等三种形态出发,历时性地探讨了女性书写与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变迁。第一个时段是1920~1940年代,以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探讨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与中国革命的复杂互动关系;第二个时段是1940~1980年代,主要是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反思,特别是其中的性别与阶级话语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时段是1990年代,探讨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热”现象中的作家作品与文化现象;第三个时段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大众文化文本,以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社会文化想象的性别修辞与女性问题的呈现方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用户评价

评分

质量挺高的论文集。全书最核心的部分是以丁玲为个案探讨中国革命中的知识分子自我改造、性别政治、阶级与性别议题的互动等问题,梳理得非常清晰到位,读罢之后对丁玲也产生了进一步阅读探讨的兴趣。其余部分探讨“革命+恋爱”、《青春之歌》的章节也非常有启发,揭示了爱欲、性别关系与阶级革命叙事的复杂缠绕关系,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考空间。而《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则全景式梳理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话语、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女性文学创作、批评与理论间的互动等问题。若与戴老师的《隐形书写》对读则更有意味——90年代女性主义话语的一次次突围与陷落,不正是当代光怪陆离的“文化镜城”的绝佳注脚吗?性别解放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对性别议题较陌生的我来说,此书算是一本上佳的入门读物,接下来应当去补一补理论知识了

评分

质量挺高的论文集。全书最核心的部分是以丁玲为个案探讨中国革命中的知识分子自我改造、性别政治、阶级与性别议题的互动等问题,梳理得非常清晰到位,读罢之后对丁玲也产生了进一步阅读探讨的兴趣。其余部分探讨“革命+恋爱”、《青春之歌》的章节也非常有启发,揭示了爱欲、性别关系与阶级革命叙事的复杂缠绕关系,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考空间。而《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则全景式梳理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话语、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女性文学创作、批评与理论间的互动等问题。若与戴老师的《隐形书写》对读则更有意味——90年代女性主义话语的一次次突围与陷落,不正是当代光怪陆离的“文化镜城”的绝佳注脚吗?性别解放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对性别议题较陌生的我来说,此书算是一本上佳的入门读物,接下来应当去补一补理论知识了

评分

精彩!贺老师的文章需要经常翻看!

评分

探讨两性之间的政治性问题是很好的性别研究角度。每个人身份都是多元的,女性对女性身份的认知更是作为“个人”自我认知的一项内容。看到了写丁玲的“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这一章,从自我撕裂到新我与旧我的价值观较量,再到女性的主体困惑,其背后涉及到的,不仅是政治对文学的干预,还有知识分子如何实现自我构建,以及是否、如何能让情感与革命实现共存。

评分

质量挺高的论文集。全书最核心的部分是以丁玲为个案探讨中国革命中的知识分子自我改造、性别政治、阶级与性别议题的互动等问题,梳理得非常清晰到位,读罢之后对丁玲也产生了进一步阅读探讨的兴趣。其余部分探讨“革命+恋爱”、《青春之歌》的章节也非常有启发,揭示了爱欲、性别关系与阶级革命叙事的复杂缠绕关系,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考空间。而《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则全景式梳理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话语、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女性文学创作、批评与理论间的互动等问题。若与戴老师的《隐形书写》对读则更有意味——90年代女性主义话语的一次次突围与陷落,不正是当代光怪陆离的“文化镜城”的绝佳注脚吗?性别解放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对性别议题较陌生的我来说,此书算是一本上佳的入门读物,接下来应当去补一补理论知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