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发表于2025-04-09
人生的智慧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东方,有一位多才多艺的长者(注意是zhǎng,不是cháng噢)。他原本可以什么都不说,自己闷声发大财。但是善良的他,看到我们这样热情啊,他老人家觉得一句话不说也不好。于是,他不仅送给我们每人一款叫“代代代”的手表,还教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经验。 在西方,也有这样一...
评分 评分文/宝木笑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这是叔本华著名的钟摆理论,断章取义从来就是人类摆脱不掉的旧习,哪怕从未读过叔本华的人,第一次看到上面的话,恐怕也会“坚...
评分 评分有个关于翻译的神评论:不比较,无伤害。趁寒假有空,我翻了翻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的三个译本,觉得比较阅读是精明购书的好办法。如果把叔本华的原作比作优质大米,韦启昌的译本(《人生的智慧》)像高粱米,粗糙难咽,但大体干净,基本保存了营养。让我遗憾的是一些令人生...
图书标签: 叔本华 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的智慧 思想哲学 精神世界 德国 心理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明智 力量 运气;纵然运气难求 但高尚的品格 良好的智力 愉快的性情 健康的体魄却是能够培养的;当你不“幸福”时 回头内在地审视自己 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 不然就是被外在条件因素扰乱或扭曲了你对“幸福”的理解与认识;Schopenhauer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少有的没有迁就深奥与艰涩放弃简明易懂的人之一 这一点和德意志近代法学家蒂堡所主张的平民法学的大众性是最令我欣赏的地方;所谓人生的智慧并非那些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形而上学 而是平易近人的日常里点滴积累形成的认知或法则;Nietzsche说得对 叔本华写的每个字我都要听;全书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人要么孤独 要么庸俗。你是一个孤独or庸俗的人吗?
评分太吸引人,甚至像一个甜蜜的陷阱。因为和自身直觉的神奇的不谋而合,所以对他的哲学更仔细的考察是需要的,以免被偏见引诱。在我看来,本书最吸引人的、也可能是叔本华哲学一大问题的,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面对"平庸大众"的优越感。孤独者所缺乏的来自于社交场合的互相吹捧的优越感,可以在这本书里以"将孤独视为一种美德"的方式找到。他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平庸",然而事实却是,很多平庸的人也在"孤独"的外衣下自以为是。
评分几百年来,人们生命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能从经典中找到答案。
评分当所有心灵鸡汤都在教你如何人生才能快乐,叔本华却说,幸福的人生不在于你得到多少快乐,享受了多少奢华,而是少承受了多少痛苦。理性的人应该的不应该是快乐,而是不痛苦。如果我们能意识到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徘徊的过程,大概我们就可以减少一些痛苦。
评分叔本华熬的鸡汤,清淡少油,微苦不腻。
人生的智慧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