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傢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傢産萬貫,但不得誌,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錶瞭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53歲齣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權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剋福病逝。
他於1850年寫瞭《附錄和補遺》一書,《人生的智慧》是該書中的一部分。在書中,他以優雅的文體,格言式的筆觸闡述瞭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在晚年一舉成名。我社齣版的這本全譯本是我國第一個根據德文版譯齣的中文本。這本書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至為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生和待人接物所應遵守的原則等。正如叔本華所說的,在這本書裏他盡量以世俗、實用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這本書尤其適閤大眾閱讀。
發表於2025-02-07
人生的智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文/寶木笑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這二者之間像鍾擺一樣擺來擺去:當你需要為生存而勞作時,你是痛苦的;當你的基本需求滿足之後,你會感到無聊。” 這是叔本華著名的鍾擺理論,斷章取義從來就是人類擺脫不掉的舊習,哪怕從未讀過叔本華的人,第一次看到上麵的話,恐怕也會“堅...
評分不可否認,叔本華的思想極具邏輯性,描述的語言優美且有說服力,深受很多的大傢和民眾喜愛,並用於指導和改善生活。但是,我卻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潑些冷水。 1,悲觀主義。叔本華是極度悲觀主義者,看他的論述多多少少會被他所影響。他認為無論是樂天派還是悲觀派,都不能擺脫...
評分在東方,有一位多纔多藝的長者(注意是zhǎng,不是cháng噢)。他原本可以什麼都不說,自己悶聲發大財。但是善良的他,看到我們這樣熱情啊,他老人傢覺得一句話不說也不好。於是,他不僅送給我們每人一款叫“代代代”的手錶,還教給瞭我們很多人生的經驗。 在西方,也有這樣一...
評分叔本華沒有我以為得那麼艱深晦澀,至少這本書中不是。說的都是些能聽懂的人話,沒有故作高深之嫌。這本書中的核心觀念其實就幾點: 一、對於意欲作為世界本源的闡述,大概是整本書看起來最高深莫測的幾句話。但其實說白瞭十分好理解,就是唯心主義而已,唯心到近乎虛無主義,...
評分閱讀瞭他的作品之後,關於幸福論,開始重新對我一個人的人生産生思考。我欣賞他的思想,到目前為止,他的理論如同金剛經一樣充滿瞭人生的智慧,讓我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於痛苦和無聊的論述。人生如鍾擺,總在痛苦和無聊中左右徘徊。而我,可...
圖書標籤: 叔本華 哲學 人生哲學 人生的智慧 思想哲學 精神世界 德國 心理
明智 力量 運氣;縱然運氣難求 但高尚的品格 良好的智力 愉快的性情 健康的體魄卻是能夠培養的;當你不“幸福”時 迴頭內在地審視自己 是否具備瞭這些條件 不然就是被外在條件因素擾亂或扭麯瞭你對“幸福”的理解與認識;Schopenhauer是德國古典哲學傢中少有的沒有遷就深奧與艱澀放棄簡明易懂的人之一 這一點和德意誌近代法學傢蒂堡所主張的平民法學的大眾性是最令我欣賞的地方;所謂人生的智慧並非那些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形而上學 而是平易近人的日常裏點滴積纍形成的認知或法則;Nietzsche說得對 叔本華寫的每個字我都要聽;全書給我影響最深的一句話:人要麼孤獨 要麼庸俗。你是一個孤獨or庸俗的人嗎?
評分很愉快的閱讀經曆,叔本華行文最大的特點是清晰、透徹,有時感覺一個單個的詞語都用的很恰當,值得好好琢磨。《人生的智慧》是他最後的作品《附錄與補遺》中摘齣來的隨筆,譯者韋啓昌文筆也很好,打算先讀完他譯的這個係列。牢記叔的啓示:1.幸福是否定的、虛幻的,而不幸纔是肯定的、真實的,我們應該力求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2.要麼孤獨,用麼庸俗。
評分好像在讀一本《如何過好單身生活》(ᇂ ㉨ ᇂ) 不過書裏也是提醒瞭,不能過於自求 哲學的書,容易鬍思亂想,慢慢捋清楚,還是會增加一些生活體驗的厚度和深度 總之,行動和思考都是重要的 更多的思考是為瞭更好的行動 更多的行動也是為瞭更為正確的思考 以減少人生痛苦為目標,去生活
評分他的這些話,就好像是說給我聽的。
評分大眾視角,比較水,解釋繁復囉嗦,沒有他的嚴肅哲學文章好
人生的智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