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考取公费留美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文革”结束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和深远的影响。
发表于2025-01-26
中国哲学史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哲学 文化 思想史 国学 哲学史 中国哲学 (集) 社会学
本卷收入冯友兰先生所著的哲学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补》。《中国哲学史补》是冯先生1936年手定的论文集,主题鲜明,集中展现了冯先生在写作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前后,对中国哲学史的思考与探索。
胡冯二先生皆是我所瞻慕的,而单论哲学,冯先生该是比胡先生专业,这在他们相互致书交流批驳中显见。初读这个论文集,一种感觉油然而强烈:越为冯先生逻辑严谨论证审慎感佩,就越为自己身为无一材料(哪怕是间接的)可知的白丁读者歉愧,于是更生谦敬,心念:还是要多看兼多思。而后细细进入,或酣畅或惊喜或咂摸,从中小观逻辑辩证法之魅力,明确先生为史讲说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立场,可以说解析仍如《简史》简明而通透,连读接收起来更觉轻快贯通,又因所论部分问题相较更微观具体,本末精粗之层次、纹理也便随之凸显,个中亦能看出新意。它还让我更了解了自己身上和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根深蒂固之所在的一些“印记”,进而引我继续寻索。本书编排可鉴作者和编者之用心,顺序及分类妥帖,特此致意。
评分必读。
评分必读。
评分胡冯二先生皆是我所瞻慕的,而单论哲学,冯先生该是比胡先生专业,这在他们相互致书交流批驳中显见。初读这个论文集,一种感觉油然而强烈:越为冯先生逻辑严谨论证审慎感佩,就越为自己身为无一材料(哪怕是间接的)可知的白丁读者歉愧,于是更生谦敬,心念:还是要多看兼多思。而后细细进入,或酣畅或惊喜或咂摸,从中小观逻辑辩证法之魅力,明确先生为史讲说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立场,可以说解析仍如《简史》简明而通透,连读接收起来更觉轻快贯通,又因所论部分问题相较更微观具体,本末精粗之层次、纹理也便随之凸显,个中亦能看出新意。它还让我更了解了自己身上和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根深蒂固之所在的一些“印记”,进而引我继续寻索。本书编排可鉴作者和编者之用心,顺序及分类妥帖,特此致意。
评分必读。
中国哲学史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