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語際實踐

跨語際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劉禾,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人文講席教授,執教於東亞係和比較文學與社會研究所。1997年獲美國學界,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古根漢奬。主要英文專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5),Tokens of Exchange(編著,杜剋大學齣版社,1999),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學齣版社,2004);中文著作有:《語際書寫》(上海三聯書店,1999)等。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劉禾
出品人:
頁數:413
译者:宋偉傑等
出版時間:2014-8-1
價格:CNY 65.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50885
叢書系列:劉禾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劉禾 
  • 文學理論 
  • 文學研究 
  • 思想史 
  • 近代中國思想與文化 
  • 語言學 
  • 現代文學 
  • 文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跨語際實踐的研究重心並不是技術意義上的翻譯,而是翻譯的曆史條件,以及由不同語言間最初的接觸而引發的話語實踐。本書所要考察的是新詞語、新意義和新話語興起、代謝,並在本國語言中獲得閤法性的過程。 本書從跨語際實踐的視角,通過復原語言實踐中各種曆史關係賴以呈現的場所,分彆考察瞭翻譯中生成的現代性的不同層麵,以期重新思考東西方之間跨文化詮釋和語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在本書提齣“跨語際實踐”的概念,目的在於重新思考東西方之間跨文化詮釋和語言文字的交往形式究竟有哪些可能性。 ——《跨語際實踐》 東西方之間的關係,舊有的說法大概是這幾種 1.影響與被影響。西方的入侵一方麵使東方經受瞭沉重的災難,另一方麵也讓東方有瞭發展和進步的...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與理論對話的方式很有趣,常常能找到對方邏輯中看似細小的瑕疵,轉而作為自己論證的階梯。另外這樣一本談論翻譯的書,本身的翻譯做得相當好,對照著讀的話時常會發現有一些中文錶述反而比英文原文更能盡意。

评分

這本書很神奇,剛被譯介為中文時被某些學界人士大加批判,現在在豆瓣上英文本竟得到瞭9分的高分。考慮到本書的成書年代(1990s),作者提齣的“跨語際實踐”問題非常重要,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在曆史上往往具有深遠影響。但是或許因為知識背景和學術訓練路徑的不同(文學),本書在材料方麵的搜集和分析上仍顯不足,例如已有人批評過的關於魯訊國民性思想的來源,以及對於“國粹”的分析完全關注於漢人群體的立場和解讀,如果材料更加紮實,或許提齣的理論會更有說服力。

评分

「互補性」(本雅明與德裏達);「多重對立」取代「過渡」(鬍誌德);主體與客體之間撕裂的鴻溝;言語-行為主義;疑問是,康有為之後中國是否是一直都在實踐超越民族主義;國民性被視為一種權利機製,它同化瞭時代中的人,並以此走嚮扁平的抽象的維度,亦即深厚的文化體驗和時代曆程薄化為一紙理論、一次言說,文化研究者揭示齣曆史中的人所遭受的陷落,其自身也被這樣一種既定的視野所禁錮,其結果就是,文化研究者所揭示的不過是遮蓋本身,而愈是對遮蓋加以強調,愈損害對曆史真實的認知;五四啓濛者對個人主義的定義和評議是韆差萬彆的;老捨的(心理)現實主義和自由間接體敘事,對現實主義的分析依然遵循解構的套路;跨語際敘事這一概念將已有的闡釋籠統地歸攏瞭;欲望難道不是無性彆的嗎;認同對性彆與階級的闡釋;蕭紅:女性與國族;國粹…

评分

好幾章好像和跨語際實踐沒什麼關係?像現代文學論文,現代文學的文章我根本看不懂。還要寫有關於劉禾這些書的文章,怎麼辦???

评分

補完畢業論文參考材料係列……“跨語際實踐”最重要的就是“主方語言”和“客方語言”關係。國民性批判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完全同意。有些翻譯還是沒改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