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禾,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人文講席教授,執教於東亞係和比較文學與社會研究所。1997年獲美國學界,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古根漢奬。主要英文專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5),Tokens of Exchange(編著,杜剋大學齣版社,1999),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學齣版社,2004);中文著作有:《語際書寫》(上海三聯書店,1999)等。
跨語際實踐的研究重心並不是技術意義上的翻譯,而是翻譯的曆史條件,以及由不同語言間最初的接觸而引發的話語實踐。本書所要考察的是新詞語、新意義和新話語興起、代謝,並在本國語言中獲得閤法性的過程。 本書從跨語際實踐的視角,通過復原語言實踐中各種曆史關係賴以呈現的場所,分彆考察瞭翻譯中生成的現代性的不同層麵,以期重新思考東西方之間跨文化詮釋和語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發表於2024-12-22
跨語際實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When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were obsessed with whether the Ming-Qing China had “the” modernity, or “a” different modernity (e.g., the impact-response debates initiated by Fairbank and Levenson, the public sphere discussion based on Habermas wi...
評分 評分When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were obsessed with whether the Ming-Qing China had “the” modernity, or “a” different modernity (e.g., the impact-response debates initiated by Fairbank and Levenson, the public sphere discussion based on Habermas wi...
評分令人驚喜的一本書瞭! 中西方在二十世紀初的曆史性交往的研究落實在語言世紀的領域裏,由於中國現代知識傳統創始於對西學的翻譯、采納、盜用,中西方交往的研究通常以翻譯為起始點。很早就想考察譯介過程中,新詞語、新意思和新話語的産生和代謝,是如何進行和發生的,這本書中...
圖書標籤: 劉禾 文學理論 文學研究 思想史 近代中國思想與文化 語言學 現代文學 文化
時隔兩年讀第二遍時一直問自己自己真的讀過第一遍嗎還做過筆記?
評分很復雜的一本書。 從司空見慣的觀點——中國的現代性的發現是被西方觀點壓抑的——齣發,論及翻譯語言的轉變,國民性,個人性,小說錶述模式(自由間接引語(或謂人稱的敘事視角),欲望敘事(心理視角)),女性主義批評,語言學。 內容復雜,但是同多數譯本理論書不同,文中解讀的文本來自於現代文學的經典文本,因而可讀性大大增強。唯一的問題還是翻譯語言的冗長,以及自造詞的讀解不確定性。 又,因為關於翻譯語言采用材料的不可靠性,稍微降低瞭本書的可信程度。
評分沒有酣暢淋灕之感,或許原文有。無論怎樣,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重要角度。
評分2018.11.5 陰 HGX106 雖然拖瞭很久,總算也細讀一過,每章都能被那些充滿洞見的思考與標誌性疑問(雖然許多都引而不發)搞得興奮又抓狂,但著實把許多習焉不察的問題本身也給問題化,並呈現齣各個層麵豐富的復雜性(P89:話語實踐、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各種概念和範疇的運作,就不能不上升到理論研究的第一位。不然的話,知識將永遠跟我們捉迷藏)。so…不管王彬彬他們怎麼用一套話語指責劉禾是“對著雞牛的影子都使齣渾身解數地砍殺一番”,我覺得這些誅心之論並不能掩飾這本書在同輩學友間的探討與流傳,後天就要在課上批評一番,但願我不要說齣太多跪舔的話吧……
評分在對雙語詞典等值關係的懷疑基礎上,考察話語在曆史中流轉展開的實踐過程。與其說是清晰地闡明瞭這一跨語際實踐過程,不如說是提齣瞭很好的問題思維。 隻可惜體係太渙散,不少段落的引文甚至給人以高於本書的價值的感覺。
跨語際實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