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学院对他的评价是:“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发表于2025-03-31
八月之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就是这个名字,八月之光,让我认识了福克纳。 因为名字太美丽了。 这部小说个人认为并未达到福克纳的最高高度,但其中克里斯默斯杀死养父时心中重复高呼的口号我现在仍感到惊心动魄,好像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蒂尔巴特之死那段低音独奏一样。
评分就是这个名字,八月之光,让我认识了福克纳。 因为名字太美丽了。 这部小说个人认为并未达到福克纳的最高高度,但其中克里斯默斯杀死养父时心中重复高呼的口号我现在仍感到惊心动魄,好像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蒂尔巴特之死那段低音独奏一样。
评分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 美国文学 小说 美国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八月之光》是理解和评价福克纳整个创作生涯的关键】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性故事。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莉娜•格罗夫的喜剧性故事。小说通过描写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旅途并不漫长,我一边不停地抽烟,一边重新阅读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福克纳是我最忠实的保护神。——加西亚•马尔克斯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
★著名翻译家、福克纳研究专家蓝仁哲译本,译笔平实、简洁、雅致,很好地传达了原著神彩。
★文后附有《<八月之光>的光谱》,对《八月之光》的写作背景、艺术手法、隐喻意义等做了高屋建瓴的介绍。
大部分时间难看+偶尔好看=难看,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好使,各位好奇的人还是先去看别的书吧。
评分粘稠而错落有致,大师之作
评分比《喧哗与骚动》好看,精巧的叙事,交响乐般的节奏,热衷对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赞美,是不是有点儿像李安?身在我大密村儿,讲述逃不开的种族问题……庆幸当年花了一天时间逛了牛津,杰弗生镇与Yoknapatawpha,都如在眼前。
评分无与伦比的杰作。杰弗生镇的空间和历史纵深在《八月之光》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声音与气味不时从文字的隙间向外扩散直至包裹全身证实了我目睹的是一幅诡橘的南国画卷。有如不断被扼住命运的咽喉,昨日疯狂地重现拨见那些步入歧途的原点,福克纳用变幻莫测的句式和繁复的结构让视角在几个人物和时空之间肆意延宕,让人体悟南辕北辙的性情如何殊途同归。就像看完《电影史》不想再看任何人的混剪作品,短期内也很难对其它虚构类书籍产生兴趣。
评分故事在开始已尘埃落定,文本逻辑却通过结构徐徐展开:到十三章为止可挂休止符,之后各章竟还有小花样(但从节奏与语言上同前文是否和谐另谈)。伯顿家对黑人的态度很值得玩味,若只按照南人北人、善恶等分类看待福克纳的人物简直暴殄天物。拜伦与海因斯夫妇那段,我觉得提线木偶背后的细丝露了馅儿。
八月之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