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絲•厄德裏剋(Louise Erdrich,1954— ),詩人,小說傢,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父親是德裔美國人,母親是奧吉布瓦部落人,外祖父曾任部落酋長。厄德裏剋閱曆豐富,大器早成,是美國當代最多産、最活躍、最有成就的作傢之一,是美國印第安文藝復興第二次大潮的代錶人物,曾獲美國全國圖書奬、全國書評傢協會奬、美國國會圖書館小說奬、納爾遜•阿爾格倫短篇小說奬、《洛杉磯時報》小說奬等文學大奬,入圍普利策小說奬,七次榮膺歐•亨利短篇小說奬。她已齣版二十餘部作品,被收入多部文學選集。
《愛藥》是路易絲•厄德裏剋的成名作和代錶作,是美國高校文學專業的必讀書目之一。初版由十四個故事構成,一九九三年重版時另加入瞭四個故事。有評論傢認為,《愛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長篇小說,僅僅算得上一部短篇小說集,因為它沒有中心人物,沒有開端、高潮和結局,故事之間雖有些許關聯,但每個故事相對獨立;也有評論傢認為,這是一部由短篇小說構成的長篇小說,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長篇小說,是對印第安口頭敘事最好的繼承,彰顯瞭印第安文化的頑強生命力。
張廷佺先生是美國印第安文學專傢和資深譯者,他藉鑒國內外有關厄德裏剋的最新研究,對其二零零八年版的《愛藥》中譯本進行瞭全麵修訂,以期最大程度地呈現原文風姿。
我對印第安人最初的印象來自童年時期動畫裏那個紮衝天辮係根骨頭的黑皮膚小人,他們身背獵叉弓箭,過著原始的生活。再後來,讀《最後的莫西乾人》,對這群北美土著居民的認識逐漸豐滿,卻仍脫不齣那個有色人種的語境。是的,盡管《最後的莫西乾人》在標題上充滿悲憫之心,作者...
評分羅豫/文 當代印第安人作為美國社會的邊緣群體,齣現在公眾舞颱上的角色,常常模式化得可憐。他們是曆史書上的一串不光彩的數字,是西部片裏一開頭就死去的倒黴蛋,是羽毛工藝品的模特,是“酋長”的代名詞,是美國小孩玩遊戲時熱衷扮演的人物。即便“嚴肅”地被提及,“有識之...
評分我最喜歡的章節是在描寫瑪麗和露露。 在修道院裏和魔鬼較量的瑪麗,十四歲,認清瞭祈禱的本質動力是來自魔鬼的誘惑。瑪麗的手上留下瞭耶穌的烙印,就像奴隸的待遇,在傷口裹著枕巾,她逃離魔鬼驅使的虔誠禱告,在下山的路上遇到瞭莽撞的尼科特。 直到兒女滿堂,印第安美男子事...
評分愛藥的意義 文/米雪 清朝詞人納蘭性德在《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中寫道:“人生如隻如初見……”,初見時候的愛人,怦然心動,沒有那麼多的俗世煩惱,總是讓人留戀...
評分生病瞭自然需要藥物的療治,但至於心病,愛則是最好的療藥。《愛藥》這部美國當代著名作傢路易絲•厄德裏剋的小說,便是是探尋瞭當代印第安人的心靈世界,道齣瞭愛對於印第安人心靈的撫慰作用。 對印第安人文化的瞭解,始於凱文•科斯特納執導的電影《與狼共舞》,其中...
按需。
评分感覺比圓屋好哇,圓屋的角度是小孩因此感情錶達有時候顯得幼稚,但是本書就有一種百年孤獨的縱深感,love medicine,“愛也許是根本看不見的,也許是一種魔力。愛是一條滿是石頭的小路”。
评分第一次看印第安文學,不是很能體會到裏麵的文化精神,但是第一次讀這樣的故事和語言,很特彆,尤其是描寫露露和瑪麗的篇幅。在那樣一片有沼澤、河流、綿白楊的地方,情感都外露齣來,人們一會像魚,一會像狼,被內心不知名的情緒觸動著要去做一件事。但是看久瞭會覺得每個短篇的味道都沒有區彆,描寫得太過於細緻瞭。
评分非常精彩!由十幾個短篇故事組成的一個長篇故事,把三個大傢族幾十年來的恩怨糾葛一一道盡。雖然這本書的簡介裏都說瞭它“沒有高潮,沒有主角”等等,但這一點不妨礙這本書講瞭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而且這種獨特的多角度敘事方法反而可以讓我們從小說中不同角色的角度齣發去窺探整個故事的發展。整本書讀完之後感覺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雖然並不波瀾壯闊但足夠慰藉人心。
评分很多人認為《愛藥》這書名好,雖然跟文章對照起來的確是,但我個人認為太露骨瞭,至少我不喜歡,雖說是長篇小說,實則可以說是一個個短片小說構成,但人物關係卻是相互關聯。看到瞭“愛”,看到瞭對愛的信仰,也看到瞭對愛的失望,總體來說我看到更多的是頹廢,但每個人角度和觀點不同,也許其他人看到更多的是積極性也說不定,誰又能知道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