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发表于2025-04-11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明代的统治者考虑到发展这些先进的经济部门只会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会威胁到帝国的政治统一。 这种为了短期的政治目标而牺牲长期的经济发展在现代历史学家看起来是荒谬可笑的。 明朝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好像一条注入沼泽的河流,它有无数...
评分财政史一般来说偏向经济史范畴,但是“财政”二字之中有“政”字,这就使得财政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当做经济问题仅仅考虑“财”,更要看到与管理相关的“政”,可以认为财政问题既是一种经济问题,又是一种管理问题,还有另外的特点是这种二重性还不分主次,很难定义说应该附属于...
评分这本书是研究明代整个财政制度的,应该是黄仁宇写得最扎实的一本书。前两章比较粗泛,自第四章之后有许多细节性的资料,值得研究税赋制度的人的注意。 黄的这本书,idea 很好,但是理论论证和对史料的裁剪不够清楚、明白。而且,如果明朝因为定额税收制度和技术能力的不足而崩...
评分 评分能说明问题的书才是最值得一读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至少明白了三个逻辑上容易出错的思维。 一是作者论述的“低税政策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王朝之所以破灭,是在于过高的税收政策,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范围,随着矛盾的积累达到质变爆发了...
图书标签: 黄仁宇 历史 明史 财政 经济史 经济 历史学 中国历史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相比于《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本书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却也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书。 黄老一贯地强调明朝这个王朝高度的集权性,但在行政技术上却又无法很好地管理它下辖的一切,而财政就是这其中的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相比于其他王朝,明朝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财政体系,实际支付的银本位也长期没有获得合法地位。 税率不高,以至于国家无法有效支付官吏的薪资,官吏也通过各种方式层层剥削百姓,形成了虽然税率低,人民却越来越贫困的事实。 好不容易出来的改革者张居正,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影响力也是昙花一现,未能触及根本,结果在他死后被清算。而且还造成了朝政官员的分裂。 内容庞杂翔实,既是本书的优点,因为其真实可信,细节详尽,却也导致了本书略显枯燥的缺点。
评分相比于《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本书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却也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书。 黄老一贯地强调明朝这个王朝高度的集权性,但在行政技术上却又无法很好地管理它下辖的一切,而财政就是这其中的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相比于其他王朝,明朝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财政体系,实际支付的银本位也长期没有获得合法地位。 税率不高,以至于国家无法有效支付官吏的薪资,官吏也通过各种方式层层剥削百姓,形成了虽然税率低,人民却越来越贫困的事实。 好不容易出来的改革者张居正,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影响力也是昙花一现,未能触及根本,结果在他死后被清算。而且还造成了朝政官员的分裂。 内容庞杂翔实,既是本书的优点,因为其真实可信,细节详尽,却也导致了本书略显枯燥的缺点。
评分历时一周看完 简直太枯燥了…名词解释就查到吐血 很多都查不到。明朝税收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结构 部门之间财权事权不明晰 皇帝私人收入与国家收入很难说清 地方税收调整灵活性较强 “洪武型”模式使财政管理缺乏应有的效率 这也是明朝一大特点 但另一方面 这也使地方起义无法建立一个稳固的财政基地。不得不佩服作者运用史料的能力 上千种地方志运用不下百种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帝国不断改革或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所做的种种努力 财税制度也最易反应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否!
评分作为从小受马列主义教育所形成的历史观的人来说,本书打开了不同角度观察历史的大门,才知道自己以前的历史观的偏颇与浅薄。将一个国家的兴衰,简单的归于腐败、封建思想或者道德的沦丧,都是片面而不负责任的。这本书能让你开始怀着更谦虚和多维的角度去观察历史问题,带来客观的思考模式。
评分历时一周看完 简直太枯燥了…名词解释就查到吐血 很多都查不到。明朝税收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结构 部门之间财权事权不明晰 皇帝私人收入与国家收入很难说清 地方税收调整灵活性较强 “洪武型”模式使财政管理缺乏应有的效率 这也是明朝一大特点 但另一方面 这也使地方起义无法建立一个稳固的财政基地。不得不佩服作者运用史料的能力 上千种地方志运用不下百种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帝国不断改革或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所做的种种努力 财税制度也最易反应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否!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