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肯罗德( Wilhelm Heinrich Wackenroder, 1773-1798年),德国浪漫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只活了25岁,却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不仅为德国浪漫主义制定了第一份完整的艺术纲领,而且其生活和命运本身在当时的作家中也有典型意义。
发表于2024-12-22
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与Rilke的《致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媲美的小书。 我们人能够实现的最高境界是成为艺术/音乐/上帝/道/人性/真/善/美/whatsoever的神圣的礼器,成为那意义满注的杯盏,谦卑地面对自己的职责,愿以自己的生命在别的生命中激漾其同样的欣喜与敬畏。这便是所谓的“精神”,它不存在于...
评分啊!大师。 哼!大师。 脑补一下这个场面。 不过其实这两个人一个尊崇大师一个怼大师,他们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跟随你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此刻拥有的独到之处,是与生俱来的,它们不是用心酸的汗水换来的,也并不是人们...
评分与Rilke的《致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媲美的小书。 我们人能够实现的最高境界是成为艺术/音乐/上帝/道/人性/真/善/美/whatsoever的神圣的礼器,成为那意义满注的杯盏,谦卑地面对自己的职责,愿以自己的生命在别的生命中激漾其同样的欣喜与敬畏。这便是所谓的“精神”,它不存在于...
评分啊!大师。 哼!大师。 脑补一下这个场面。 不过其实这两个人一个尊崇大师一个怼大师,他们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跟随你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此刻拥有的独到之处,是与生俱来的,它们不是用心酸的汗水换来的,也并不是人们...
评分与Rilke的《致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媲美的小书。 我们人能够实现的最高境界是成为艺术/音乐/上帝/道/人性/真/善/美/whatsoever的神圣的礼器,成为那意义满注的杯盏,谦卑地面对自己的职责,愿以自己的生命在别的生命中激漾其同样的欣喜与敬畏。这便是所谓的“精神”,它不存在于...
图书标签: 艺术 德国文学 浪漫派 浪漫主义 德语文学 艺术史 涵芬书坊 早期浪漫派
•作者25年生涯的心路历程
•作者作为艺术的“修士”所持有的对艺术的理念
•德国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
作者并不是真正的修士,他出于对现世虚伪和功利的憎恶,隐遁修道院,意欲从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寻找艺术的神性和荣耀,遂以“修士”自称。作者一方面以炽烈的感情渴望为艺术而生活;另一方面,又迫于父命不得不屈服于世俗的约束,在心理矛盾困苦不堪中筋疲力尽终至短命,终年25岁。这位艺术“修士”的独白包括叙事、对艺术的议论和一篇自传性的短篇小说三个部分。
浪漫派的纲领性作品,几乎一口气读完,译笔极佳,如饮甘霖,如沐春风。18世纪最后十年,当垂垂老矣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终于为“想象力与知性、理性的自由游戏”正名时,20岁出头的瓦肯罗德就已经完成了对想象力的彻底解放,洞察了艺术的伟大真理,特别是最后一篇自传小说,预演了荷尔德林、梵高、里尔克、狄金森这些艺术的“子规鸟”,用他的话说,“在灵魂深处,他无时不刻不在吟唱着自己丰富的幻想曲”。
评分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 (德)瓦肯罗德著, 谷裕译 I516.14_4 一眼就看中,再也放不下的一本书,很喜欢。译者翻译得很好,没有跳跃感,阅读体验很好。而书籍的内容让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痛苦挣扎的故事。原来,过分沉迷,偏执如此,会让人如此痛苦。书中人的经历也更是让我坚定了“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与动力,学习的过程不过是一条路径,而不是主路。”的想法。我阅读量与思考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就能发现该作者总结的多么精辟了吧。
评分瓦肯罗德的作品之于浪漫派,文学史的意义大过作品本身的价值。他好像这个流派的一汪清泉,没有河流的奔腾不息,也没有大海的辽阔,仅仅是文学天空下的清泉,清冽甘美。但无疑,他对艺术的尊崇是浪漫派流变不居的中心,文章中对艺术-造物主的向往与崇敬(无关宗教的上帝),其实是浪漫派的症候特征:一种对永恒的家园思念感。就像有人问诺瓦利斯,他思想的落脚点、他的艺术在何处,他说:“我总是在回家的路上,寻找我父亲的老宅。”这种家园感看似极具宗教色彩,但在浪漫派,它却是在飞腾的川流般的现实之外的一种感召。他们对无限、对家园的向往幻化在那些寓言、诗歌与叵测的意象里,而这些痛苦与忧郁作品便是浪漫派作家们“返乡”的尝试。
评分所谓虔诚的热爱。
评分天哪,随便翻了一下评论,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是完全当作一本文献来看的吗?
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