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在导言中,作者提出了全书重要的几个概念,包括“灰色地带”、主流叙事结构和反讽的叙事等。简而言之,作者力图在本书呈现的即是,通过运用反讽的叙事,借以审视所谓传播思想史中间的“灰色地带”,从而证明有关传播思想史的主流叙事结构的“虚伪性”。 作者指出,由于传播研究...
评分刘海龙老师的《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和记忆》这本书是笔者在图书馆偶然遇到的,从书架上取出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对作者刘海龙的向往让这本小书承载了更多的期待。事实证明,读完之后,这本小书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书以中西为线,在西方传播研究...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一篇早期的书评文章,由于最近在重读书中的几个章节,因此将书评发表在豆瓣上。 反思与重构是学术史研究得以螺旋发展的莫比乌斯环,刘海龙在著作中对传播研究的元叙事展开剖析,通过考察灰色地带中的典型事件与代表人物对传播学术史进行一定程度的重塑。本评论首先从认知...
对本土化的认识有待商榷,但论文总体质量很高。知识社会学确实是考察学科史的好工具。刘的史观是福柯式的,反宏大叙事,反进化论,即他所谓的“连续中有断裂,断裂中有连续”,断裂处即学科史建构的“灰色地带”,戈夫曼意义上的误读,甚至哥伦比亚学派也不例外,更不要说芝加哥学派和伯奈斯的缺位
评分我强烈要求列为所有院校传播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评分刘海龙老师的书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给人以启迪和反思。也许这本书唯一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要僵化思维,迷信权威,亲自阅读经典文本,而不是大综合的教材。
评分大陆新传史论里最好的中青年学者,应该没有之一。
评分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做学问需要这样一种独特视角。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