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
生于重庆。
1984—199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英文系、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及法学硕士学位。
1991年进入新华社,历任记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中国军队》杂志编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海内外获得大奖,并被译为英文、意大利文、日文和希伯来文。
主要著作包括《地铁》《高铁》《轨道》《火星照耀美国》《宇宙墓碑》《红色海洋》等。
发表于2025-02-01
再生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科幻多年,想得起来的作品,最先出现的总是电影般的画面和随之而来的感受;紧接着对作者的想象,最后的最后,才是名字,和一些边角中的物理定律。 而韩松就占据了两个这样的画面:《看的恐惧》和《地铁》。 《看的恐惧》首发在《科幻世界》上那一期时,右下角是张晓雨占了1/3...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作者的名字在很多科幻读者心中一直非常熟悉,却很难说出自己看懂了他哪篇作品。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拒绝被阅读的态度,让他们不愿去听作者要说的话。或者,让我更直截了当一些,总有种东西或某个时刻,让我们不敢阅读韩松。 我们阅读的时候为什么会恐惧?因为一把剑正悬在...
评分*声明:本书评绝对很肤浅。 看到书中《乘客与创造者》一篇时,我正好坐在从北京飞往老家的飞机上,因此每切换一个场景就忍不住抬头看看窗外的云层,确认自己没有处在那个封闭的永不停止的世界里。 这是我第三次读这篇故事。第一次读时全程震惊脸,满心“这个作者好可怕”...
图书标签: 科幻 韩松 中国科幻 科幻小说 小说 中国 短篇集 文学
◆鬼魅之国化境重生,过客梦醒极乐盛世。
◆人们迷恋着裹藏了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开始期待新的灾难。
◆韩松最新科幻短篇代表作 诡丽集结。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刘慈欣
【故事介绍】
那天晚上,母亲悄悄下床,打开柜子,捧出前夫和我哥哥的照片,看了又看。又走到砖墙前,跪在地上,不停叩起头来。墙上再次传出声音,轻柔的,如泣如诉。
从此,我习惯了与再生砖的相处。
多年后,再生砖开始在全国流行,甚至大学建筑系也开设了再生砖学。人们如此迷恋这些裹藏着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以至于开始期待和寻觅着新的灾难。
【 媒体评论】
韩松在重新建立一种现实,这种现实有极强的象征性。——《南方文坛》
韩松笔下的世界支离破碎却又耀眼华丽,充满了机器的怒吼和人们的尖叫。——《南都周刊》
韩松一边讲述大国崛起,一边写着末日宿命。《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BBC等,那些好似属于不同宇宙的媒体,都是他科幻创作的重要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韩松的小说充满寓意,其中强大的暗示性耐人寻味。——美国《新闻周刊》
诡异、人性、荒诞、死与生,难以一句言明,用科幻去正直的探讨这些作者让人有些敬畏。
评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再生磚宛如恐怖小說
评分咋说呢……感觉就像在喝一杯精心调配的鸡尾酒,喝到最后垫底的居然是老坛酸菜,还是黄磊版的。
评分喜欢看韩老师的书时的那种特殊感觉,把自我意识消解掉,把常识和经验都抛弃,只是用一种空白的姿势跟着文字走。穿过那些雾气里耸立的幻影,脚下镜面上扭曲的倒影,发现现实就是那些飘荡的荒诞,而荒诞正是冷硬的现实。你得不到答案,但你已经被改变。韩老师的文很少有开阔感,无论故事背景的空间有多大,都是封闭的。在那个世界中,人们失去自我的意义,男女失去性别的意义。希望韩老师能多出作品集,发文的地方太多,追都不好追。
评分咋说呢……感觉就像在喝一杯精心调配的鸡尾酒,喝到最后垫底的居然是老坛酸菜,还是黄磊版的。
再生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