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扬,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五代政治与文化史、中国中古佛教文化史、比较史学史。参与编撰Early Medieval China:A Sourcebook。
发表于2025-02-07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陆先生重视考据,但对考据的整理和运用还有欠火候,比如基于墓志而解读历史,固然是尽力回到原文,但无可厚非的是墓志本身文体特点,可信度大打折扣,陆先生文中也几次提到这一点,做退而求其次的解读,但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 比如对词臣历史地位的解读,一些墓志竟然是子嗣所...
评分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变革多在朝代鼎革之际,如殷周、秦汉、隋唐、元明之交均是;但唯有中晚唐和晚清是显著的例外,这种新的变革是在中央的旧外壳依旧保留的情况下缓慢过渡到新的体制。何以这两个王朝能展现出惊人的顽强和韧性,竟能挺过一次次严重政治危...
评分陆扬先生的《清流文化与唐帝国》,确实是有着相当成绩的历史学著作。这本书的序言就是一篇很有内容的文字,其中他提出要做到符合历史语境的文本解读这一要求。在谈到刘辟、李錡这两个地方节度使的继任以及与朝廷产生矛盾的问题上,他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在唐宪宗即位之初,刘...
评分 评分“2016,中古史研究的陸揚元年”,宣傳中如是寫到。這是從榮新江教授前些年的評價轉化來的,當年,榮教授說“今後若干年的中古史研究,將是一個‘陸揚的時代’。” 這真是好大的口氣!好高的評價!雖說上師(最初知道的往復的雲中君,今則多以微博名呼之)未必肯如此自視,但內...
图书标签: 历史 隋唐史 陆扬 唐史 政治史 思想史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中古史
本书由一系列有密切关联而又独立成篇的论文组成。论文通过结合心态史、文化史和制度史等诸多取径来重新观察唐后期到五代的政治文化,以唐后期的皇权政治和清流文化为考察重点,试图为唐五代的转型提供一个新的认识框架。本书强调从唐代特殊的政治心态和文化想象的角度去理解清流文化及其代表性群体在晚唐五代社会中的垄断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去捕捉促成这些现象的种种无形的力量,并解释唐代新政治文化的两个层面如何互动并产生新的政治格局,同时也使得唐帝国的政治文化理念在影响日益显著的同时也讽刺性地削弱了唐帝国自身的存在能力。
又一本标题党性质的出版物,其实只是论文集而非专著,收入的半数论文,也跟书名主题并无直接关联。即便是专论清流文化的那篇论文,也大致限于史料考证,未能建构出这一现象的整体框架与脉络。运用墓志材料的研究方法,在西方早有柏文莉、余英时等学者广泛践行,并无新鲜。文风学术腔严重,相对干涩。
评分刚拿到书,前言后序以及正文一部分浏览了一下。上师招式的路数来源广泛,在广泛吸收各类经典研究的方法上又选择切入一个能把这些东西放进去的思维空间--中晚唐,是很机智的。先码,后续写个长评。
评分政治史不懂,读了有关清流的系列文章,改天做个笔记。
评分新角度阐发下有意识的对新材料的运用,虽然对中古史并不熟悉,亦能感到是超出“定论”别开生面的文章,无论是从认知与行为的错位来看藩镇与朝廷的冲突,还是中唐后内廷势力的崛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皇权”不再一马平川,被理解成一个不断被挑战、制约、又不断巩固的充满张力的概念。但是有一点,陆扬反复说要跳出某种“忠”的评价和历史观去看真实历史的复杂,但其实个人觉得时代世风对“忠”、“君”和自己身份的理解,却是构成选择的动因之一,或者说,事情发生之后对其的“评价”恰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的重要维度。陆师舍弃了话语层面,有些可惜。
评分既不能代表政治文化史的现状,也不能代表中古史的高度,连陆扬本人的学术水平恐怕都不能代替,他的博论远较此书精彩且有价值。怎么说呢,看完只有深深的失望,除了脑残粉外,请慎重购买此书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