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其目前的學術研究集中在臺灣社會史與客家族群史。2010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後,曾先後於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其研究論文曾發表在《臺灣史研究》、《臺大歷史學報》、《歷史人類學學刊》等學術期刊上。
发表于2024-11-15
族群與國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台湾 人类学 客家 历史人类学 臺灣 港台 感兴趣 地方史
「臺灣客家人的族群認同從何而來?」
本書採取歷史人類學的觀點,以六堆為研究對象,
重新思索近三百年來國家因素對臺灣客家族群認同形塑的影響。
六堆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客家聚落,也是桃竹苗地區之外的第二大客家聚居區。不過,「六堆」並不是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名,它其實是高雄市及屏東縣境內十二個鄉鎮的合稱。其地域名稱來自於清代當地人士組織的軍事性地域聯盟,至今還可清楚分辨不同地域的堆別。
本書採取歷史人類學的觀點與方法,試圖描繪及說明臺灣六堆地區的客家族群認同,如何經歷清帝國、日本到戰後中華民國三個不同政權的治理,在這近三百年的時間中逐漸形成與演變的歷史。臺灣客語群體的地方文化和認同在清帝國統治時期,已與其祖籍地華南社會存在差異。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則使得臺灣「客家」的想像逐步形成,只是更大程度和語言文化聯繫起來,血統色彩則較為淡漠。而血統色彩強烈的所謂「中原客家」族群觀念,則是在進入二戰末期以及戰後,才逐漸深入臺灣社會。
本書特別著重在「族群」與「國家」之間的互動,作者在本書指出,國家既是行政治理的機構,同時也是文化理念的集合體,而族群意識的衍生和表達,深深地植根於不斷變化的國家意識當中。它並不僅僅透過制度性因素表現出來,亦透過禮儀和象徵表現出來。不同國家政權治理下的禮儀和文化元素,如何在臺灣六堆巧妙地、選擇性地納入歷史記憶的框架,成為晚近表達客家認同的方式,亦為本書的論述重心。
【名家推薦】
本書透過各類歷史材料的蒐集與整理,將具體的人物行動與反應鮮活地刻畫出來,但是又往往經過不同材料的交叉比對分析,而不致流於只是當事者的片面說詞。這些嚴謹的鋪陳與論證,往往是以流暢而引人入勝的敘說方式進行,而不會流於一般學術論文的艱澀。這充分展現歷史人類學取向的優點。……這是一本論證嚴謹、又有相當可讀性的著作,值得向客家研究、臺灣研究的學者,以及一般讀者推薦。
――王甫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作者)
不同形态国家政权的治理塑造了台湾客家族群的身份认同。清领时期,六堆地区的客家群体通过协助政府镇压叛乱获得了来自朝廷对其义民身份的承认,拜祭由清王朝为其建立的具有国家正统象征的忠义亭成为其用来表达其身份认同重要的历史资源,而代表省籍的粤往往成为地方人士表达身份的办法。日据时期,新兴的运动会取代了忠义亭成为延续六堆地域认同的主要方式。而殖民政府主导下的新的人群划分方式将原先的省籍之别改变为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部分客家菁英在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步构建起作为客家的自觉意识。国府迁台以后,客家意识在民族主义的裹挟之下水涨船高,客家认同成为联系两岸及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纽带。国民政府将忠义亭改建为忠烈祠的举动则体现了国家正统与地域认同的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印记的层叠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台湾客家族群
评分不同形态国家政权的治理塑造了台湾客家族群的身份认同。清领时期,六堆地区的客家群体通过协助政府镇压叛乱获得了来自朝廷对其义民身份的承认,拜祭由清王朝为其建立的具有国家正统象征的忠义亭成为其用来表达其身份认同重要的历史资源,而代表省籍的粤往往成为地方人士表达身份的办法。日据时期,新兴的运动会取代了忠义亭成为延续六堆地域认同的主要方式。而殖民政府主导下的新的人群划分方式将原先的省籍之别改变为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部分客家菁英在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步构建起作为客家的自觉意识。国府迁台以后,客家意识在民族主义的裹挟之下水涨船高,客家认同成为联系两岸及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纽带。国民政府将忠义亭改建为忠烈祠的举动则体现了国家正统与地域认同的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印记的层叠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台湾客家族群
评分按需。六堆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客家聚落,也是桃竹苗地區之外的第二大客家聚居區。不過,「六堆」並不是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名,它其實是高雄市及屏東縣境內十二個鄉鎮的合稱。其地域名稱來自於清代當地人士組織的軍事性地域聯盟,至今還可清楚分辨不同地域的堆別。
评分认同什么?
评分按需。六堆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客家聚落,也是桃竹苗地區之外的第二大客家聚居區。不過,「六堆」並不是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名,它其實是高雄市及屏東縣境內十二個鄉鎮的合稱。其地域名稱來自於清代當地人士組織的軍事性地域聯盟,至今還可清楚分辨不同地域的堆別。
族群與國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