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是印度裔美国人,拥有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教育背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外事政策顾问”,是美国舆论界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目前是《时代》周刊特约编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著有畅销书《后美国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和《自由的未来》(The Future of Freedom)。
想要过好日子其实不难。先上大学,然后再退学。白天学计算机科学,晚上编程。开一个科技公司,然后迅速上市。要是你不喜欢冒险,那就学电子工程。
在技术和全球化主导的时代,基于技能的学习为主流社会所推崇,而以开放的心态来追求知识,则被看作是没有前途。在无数人向着中产精英的道路奔跑时,本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却站起来挥起了人文教育的大旗。
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叫作博雅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等等。对于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争论,其实已经持续了很久,相关的问题还有:
大学教育还有它的必要吗,职业学院是不是就已经够了?
把人文教育视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还是目的自身?
慕课(MOOC)能走多远,将最终取代课堂学习吗?
面对这些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作者法里德并没有展开艰涩的学术探讨,而是由自己从印度到美国耶鲁读书的经历讲起,用对话式的口吻,平实幽默的语言,追溯人文教育的起源和演变,激辩人文教育的争议、困境和意义。
1.期待太高,不值这个钱。论点+论据,不过是论据新鲜点。 2.人文教育,和理工科教育本为一体,以后矫正这一偏见,会花费大量心力和社会功夫。人文学科,不需要为自己辩护。自信不是外力给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生长,以及造势。 3.最重要的是,“人”的确立,人文教育呼唤人性,警...
评分 评分几篇漫谈式的散文 ,结构松散地集结在一起。这不是一本完整全面,结构严谨的论述作品。与其说是辩护,不如说是抒情。 为人文教育辩护,从这个书名,就大概可以猜出,这本书要讲的是什么,还有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作者提出,人文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没落,或是不被重视,...
评分当今世界,我们为信息所窒息,所以苛求知识 未来世界,属于那些可以总览全局者,他们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信息,以独立思考做出明智的选择。 今天要介绍的书,来自于#全球100公共知识分子#中一位印度阿三的作品《为人文教育辩护》。 在人人很务实,科技造英雄,懂科学最性感...
评分本書所說的人文教育,也稱博雅教育、通識教育、素質教育等。 鄙人雖是一個從理工轉文科的人,個人經歷可自誇算很「通識」了,然親眼見證以彭剛為代表的打著通識教育改革旗號的人的作為毀掉了清華人文學院,繼而折騰全校,作為一個新雅書院黑和彭剛黑我豈能不讀此書hhhh...... ...
书的装帧,纸质都好到没话说。就是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几条微博来表达出来。。。作者竟然把一篇论文的内容做成一本书。。。然后很多观点都是大家都懂却很难做到的观点,感觉没什么新惊喜。
评分读库又出了一本目光深远的好书!作者在高度文明发达的国家仍然为人文教育辩护,当下的中国尤其需要这种理性的认识和坚实的行动!作为个人所能做的就是把这本书再读几遍,英文版也找来读几遍,然后把它尽量多的介绍给身边的人。
评分读库又出了一本目光深远的好书!作者在高度文明发达的国家仍然为人文教育辩护,当下的中国尤其需要这种理性的认识和坚实的行动!作为个人所能做的就是把这本书再读几遍,英文版也找来读几遍,然后把它尽量多的介绍给身边的人。
评分现在在建投书局看这本书……
评分“技术本身是人类聪明才智的极好体现,但没有必要为了颂扬技术而贬低人文,而这恰恰是今日之现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