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1874.1.25-1965.12.15)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十岁之前都住在法国巴黎,因父母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叔叔抚养。
毛姆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和因身材矮小、严重口吃遭受歧视的学生时代,在毛姆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也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学医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1897),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从此弃医从文。
接下来的几年,毛姆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遂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代表剧作《弗雷德里克夫人》(1907),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1919年发表的《月亮与六便士》更加巩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为了收集素材,毛姆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1920年毛姆到了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期,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代表作有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1930)和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1921)等。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此后,他回到早年定居的法国里维埃拉,直至1965年溘然长逝。
发表于2024-12-22
刀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897年,法国画家高更最喜爱的孩子阿丽娜因肺炎去世,悲痛欲绝的高更创作出了油画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这三个如同孩子般的问题,却是哲学上的终极问题。而毛姆也以高更为蓝本,创作了一部探讨艺术与生活矛盾性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而...
评分 评分最近重看了一遍刀锋。 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书挺欢乐的。毛姆一向对各种现象都很宽容(虽然他的作家笔记写的颇刻薄),嫌弃拉里穷的伊莎贝尔,家庭幸福且富有,逃离拉里规律生活情愿喝酒吸毒玩男妓的索菲,也就轻飘飘变成无名女尸。 每个人都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子,这还真是...
评分拉里:刀锋上的行者 郭勇健 (一) 文学大师,在我的心目中大约仅有十余名。以这十余名大师的标准衡量,毛姆肯定够不上一位文学大师。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我读过两遍,觉得相当感人,但与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相比,不免大为逊色...
评分图书标签: 毛姆 小说 对人生的思考 英国 英国文学 文学 外国文学 经典
1944年,在二战的硝烟中,《刀锋》出现在饱受战争煎熬的读者面前。实际上,本书的写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作者在美国游历时写就的。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莱雷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
比晃膀子版本好一万倍。
评分2018-30,讨论世俗和精神生活的对比,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大段的对白描写来勾勒主人公。人对意义和上帝的追寻,是不会停止的,是以为人。
评分三星半,第二部读的毛姆长篇。整篇其实蛮平淡的,没有所谓特别戏剧性的高潮,最后莱雷与毛姆关于悟道对话那章甚至是跳跃快速阅读(对无神主义者来说这些太虚无了),唯一支撑我读完是莱雷与伊莎贝尔的三次人生斗争和他前半生的神奇经历,最后他隐身于人海选择回归平凡生活不失为一种美好结局
评分翻译的不是很好
评分向往的人生的样子
刀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