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发表于2024-11-25
历史深处的忧虑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诸多元素的差异,是的中国和美国司法系统的天壤之别,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官方总在倡导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最近所谓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司法制度。当读过了《历史深处的忧虑》,我发出一声长叹------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才是我们的尴尬和忧虑。 美国的司法制度并非体...
评分在我们国家的宣传体系中,每当出现重大问题事件,“要相信党,相信政府”是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谷歌上搜索这句话有3kw之多,百度有100多w,奇怪,不是说百度更懂中文吗? 相信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从相信政府能治理房价,物价,到相信政府能调控股市,相信能收复台湾,...
评分在我们国家的宣传体系中,每当出现重大问题事件,“要相信党,相信政府”是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谷歌上搜索这句话有3kw之多,百度有100多w,奇怪,不是说百度更懂中文吗? 相信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从相信政府能治理房价,物价,到相信政府能调控股市,相信能收复台湾,...
评分08年前我还在国内,给这一套书打五星,操,当时那个相见恨晚而又醍醐灌顶的悲愤劲,恨不得打六星才好。 后来去了美国,耳闻目睹数年,现在的我给这本书扣掉一半分,打两星半。看在行文和叙事都还不错的份上,约等于3星吧。 这有点类似于我对《读者》的态度,小时候觉得是最好...
评分前言:在司法考试又一次失败之后,我执意又一次重读林达,躺在他为我编织的梦的世界里,愿此生此世,长睡不醒…… 在二十六年不长的人生旅途中,我经历过所谓的成功,也遍尝过失意失落失败的味道,从数次的高潮低潮的往复中,我仿佛就在一条忽明忽暗的隧道里穿行,所有的光明和黑暗依...
图书标签: 美国 林达 历史 文化 社会 政治制度 政治 近距离看美国
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最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还来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立即把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辛勤劳作之中。这样,我们和周围的普通美国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谋生而产生的共同语言,也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少美国人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无形中发现,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
我们也有过被称之为“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这一块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进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显陌生。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窘迫。然而,时间长了,我们开始对“边缘人”的处境逐渐坦然,甚至悟出了些什么。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自己第一次能够这样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同时和两个文化保持一个不远也不近的距离,它们不仅开始有可能化为一片风景,而且第一次向我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意义。
“边缘人”的苦恼在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只是两个强势文化聚焦在一个小人物身上而产生的悲剧性效应。我们庆幸自己能够脱身出来。但是,我们的处境使我们不可能不想到,作为一个夹缝中的移民,尚且感受到矛盾与压力,那么,当这两种文化两个大国真的正面遭遇,彼此实际上是多么陌生和困惑,说是危机四伏似乎也并不过分。我们所处的位置,使我们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们的差异。我们发现,它们不仅有各自圆满的价值体系,甚至有各自不同的语汇、语境和逻辑。有时,从一个大前提出发,顺着各自的逻辑走去,竟会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话只可能显得痛苦而吃力。
因此,好像在作出举手相迎或严辞相拒的决定之前,还有一段相当艰苦而漫长的互相了解的路必须去走。否则,轻易称“是”显得没有根据,动辄言“不”也容易文不对题。更何况,历史已经规定了它们不可能永远回避。它们都已尝试过这样做,但是,眼看着毫无结果,于是,它们又试图相互走近。有时,如果不暂时和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生生拉开一段距离,就无法在相互了解的路上走出一步。
我们则是以一个普通新移民的身份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国家。既来之则安之,这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别无选择。
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我们开始奇怪,美国人在容忍这片阴影的时候(这种容忍常常使他们痛苦不堪),什么是他们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们在寻求着什么,以至于不惜支付出沉重的代价呢?对于我们,这真是一个问题。在了解它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历史短短的陌生国家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
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平民的经验,我们发现,了解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交往。不论一个大国看上去有着多么坚硬的外壳,它的人民都是一个个平平常常,而再大的大国也就是这些平常人组成的。当人民成为朋友,交流变成友谊,相互了解自然就开始了。任何一方,能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总是一件好事情。
去年,我们逐渐给自己在国内的好朋友写了这些信。希望能和朋友们分享我们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思。在此,衷心感谢三联书店的编辑和所有帮助这本书出版的朋友。
所谓旧书常读出新意,第一次读到林达的书还是读本科的时候,初见之下几乎惊为天人。书里讲述的美国和自己当年粗略了解的美国完全不同,也结结实实的教育了我,什么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今重读,才发现其实里面对于美国的讲述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其娓娓道来的文字,仍不失为一本好的、让人初步了解美国的、全视野启蒙书。
评分记得看这个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48572/——“这次为了写论文看了邱小平《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我才看到了第一修正案在适用方面的艰难发展历程与问题。美国司法界所持的原则,决不向林达所述那样简单。”“总之我的意见是了解美国可以从林达入门,但一定要超越林达。否则你可能刚费劲把腿拔出一个意识宣传的泥潭,又主动积极地跳进另一个意识宣传的陷阱。其实是用偏见代替偏见。”
评分无边际的自由是不实的,公民在获得自由时,实际是在追求共同的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是代价信仰。
评分读完这本书,真的对美国这个国家充满了无限好感,书里描写的关于宪法如何保护人民权利的情节,着实让人羡慕。虽然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在看书的时候有很多时候不理解美国政府何以如此“无能”,但是细细读完,心中一片豁然开朗——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评分重读,有一次对美国好感倍增,喜欢这样一个建国先贤们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的自由与权利而精心设计好的制度规范,让以后的子子孙孙都能从中受益,不至于被强大的美国政府随意欺压,当然他们也支付了一定的代价,但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宁愿付出这些代价,也不愿失去宝贵的权利。
历史深处的忧虑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