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灏,1936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等。
发表于2025-01-22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结合张灏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我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可以开出民主政治之花”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有着一条十分清晰的主逻辑线:中西方的传统思想中都有“幽暗意识”,但为何西方文明最后走向了民主社会,而中国却未能开拓出民主宪政的道路。对...
评分儒家为什么会接受专制制度, 其是否适合民主宪政? 1、问题的提出 张灏教授在他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之所以开不出民主宪政的一个重要思想症结,在于儒家学说未能对幽暗意识作充分的发挥。张灏教授承认,基督教与儒家都认为人性具有善恶两面。但是,基...
评分 评分我曾经从财产继承制度的差异来研究“李约瑟之谜”,觉得可以自圆其说,而决定财产继承制度的是生产方式,进而,是由地理因素决定了不同的生产方式,所以,这就又回到了地理决定论。但是,这里必须有个但是,我们研究民主传统也好,研究“李约瑟之谜”也好,必须有个先验的前提...
图书标签: 思想史 张灏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学 知识分子
为何东西方历史如此不同?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开出民主宪政之路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有什么内在的困惑与张力?思想史名家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反照中国历史和文化,为您解说中西方历史差异的思想文化根源。
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为线索贯穿东西方思想史,深入到东西方制度背后的思想源流,为 我们梳理出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明晰线索,通过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为张灏教授的重要文章精选,文字流畅,说理清晰,深入浅出。
《幽暗意识和时代探索》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第一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中心思想很对味,但对引用的史料还不够熟悉,可在后期学历史的过程中回看理解。清算民族主义情绪要回归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时的知识分子从现在来看何尝不疯狂。
评分文章没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全,多的两三篇也无关痛痒。主要是《传统》已经没货了,只有退而求其次。
评分202011。
评分重要观点:中西文明均含幽暗意识,区别是儒家以成德为基点,肯定人性,认为掌权者可靠培育完美人格来净化权力,而基督教传统以人性沉沦为出发点,着眼于生命的赎救,认为权力在人手中易泛滥成灾,要求防范权力,因而重视法制。基督教传统幽暗意识更明显,而儒家认为人性需净化的另一面是,现实生命是缺乏德行的,其幽暗意识更隐晦。《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论述了中国精英文化中乌托邦思想的起源,儒家将“本质-现实”二分(源于孟子生命二元观),认为二者有别是由于后者存在恶,因而儒家并不认为人性存在根本恶(radical evil),相信本质会在恶被根除后朗现,又借鉴轴心时代三段论结构思维,认为人可实现乐观至善,现实也能朝向理想秩序发展。然而不论中西,都存在着乌托邦思想,出发点不同,呈现的同时即是在隐藏,反之亦然。
评分张灏与林毓生均为殷门弟子,自由主义在台岛余脉不绝,海光功不可没。只是张林之属的成就,学术思想或较乃师有进步,精神与影响却逊色许多,当然其中也有时代命运的因素,学术的专业化局限了他们的作为,消磨了他们的意气。张灏此书,幽暗意识的探究有些单薄,倒是谈儒家之政教关系的一篇脉络清晰,用力较深。从天人相应到天人合一,再到朱熹的道统与治统之分何以未能生发出政教的二元权威从而发展出西方那样两大权威争斗的路径,所谓的幽暗意识和超越意识是为这样的问题预先做了铺垫。就此而言,本书虽然是论文合集,至少在前几篇文章中,理路还是一以贯之的。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