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追尋生活情境中的受眾:研究緣起及新受眾研究述評
一、研究緣起
二、新受眾研究的興起:迴歸生活情境的受眾
三、新受眾研究的發展:身份認同研究與技術轉嚮
四、中國受眾研究:發展傳播學的路徑與局部突破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意義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第三節 受眾研究中的民族誌:方法及應用
一、受眾研究中民族誌方法的發展及對本研究的適用性
二、我國與西方民族誌方法受眾研究的不同理論取嚮
三、本研究中民族誌方法的運用
第四節 國傢、族群與權力關係:研究路徑及研究框架
第二章 日常生活與電視
第一節 理解日常生活
一、哲學視野中的日常生活研究
二、文化理論與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的智慧:德塞托日常生活實踐理論
第二節 電視與日常生活
一、電視:時間與空間的中介物
二、本體安全與轉換客體:電視安全感的來源
三、秩序的支撐:電視與慣例、儀式、傳統
四、日常生活、電視研究與權力關係
第三章 托颱:日常生活中電視實踐的場景
第一節 托颱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一、托颱村概況
二、托颱村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分層
三、社會變遷中的托颱村
第二節 基層政權與意識形態的國傢在托颱
一、村莊有形空間中的國傢權力
二、國傢的福利支持
三、基層政權和“準政府”村委會的組織方式
四、村莊文化與意識形態建設
第三節 族群傳統與托颱日常生活
一、親緣關係與地緣關係並重的社會
二、作為日常生活聯係紐帶的伊斯蘭教:共享儀式與清真寺
三、族群集體記憶的延續:木卡姆與坎兒井
第四章 整體觀視域下的托颱村電視使用:物、技術與媒介
第一節 電視、傢與傢庭生活:作為物的電視
一、托颱村電視機的齣現與普及
二、“傢”的空間布局與電視
三、電視與托颱村傢庭生活
第二節 無綫、有綫與衛星:作為技術的電視使用
一、三種電視接收技術的共存
二、經濟、政治/政策與電視接收技術
三、有綫與衛星:經濟製約下的屈從者與政策縫隙中的抵製者
第三節 聯係、安全以及分離的需要:托颱村民眼中的電視媒介
一、認知功能:傢庭生活空間的延伸
二、情感體驗:日常生活安全感的維持
三、階層劃分與熟人社會體係的維護:閑暇時間與電視
四、被拒絕的電視:道德約束及其他
第五章 托颱受眾的電視節目接觸和解讀:選擇、挪用與改造
第一節 電視接觸與年齡、性彆、節目語言
一、代際關係視角下的傢庭收看模式
二、電視收看的性彆差異
三、節目語言:界限、學習工具與突破的邊界
第二節 國內電視節目接觸
一、研究中新聞、專題、電視劇文類的確定
二、新聞節目接觸:權力來自遙遠的地方
三、專題節目接觸:對族群文化傳統視角節目的偏愛
四、電視劇(電影)接觸:族群倫理道德觀支配下的觀看
第三節 外語電視節目接觸
一、國外電視頻道接觸概況
二、衛星電視接收技術的采納:傳統與現代框架下父輩與年輕人的置換
三、收看外語電視節目的偏好:宗教信仰與文化傳統的尋求
第四節 選擇、挪用與改造:托颱受眾日常電視實踐方式
一、節目語言:劃分邊界、工具性挪用與尋求文化歸屬感
二、節目解讀:以參照式與身份認同解讀為主導
三、節目解讀中國傢的層級性和族群觀念的建構
第六章 托颱受眾媒介使用及其應用:傢庭媒介技術分布與事件
媒介化
第一節 托颱村的媒體格局
一、托颱傢庭大眾媒介擁有量
二、托颱受眾媒體接觸情況
三、托颱受眾媒體接觸時間
第二節 托颱受眾大眾媒介使用特徵
一、組織權力、身份、資本等與大眾媒介使用
二、教育、娛樂和族群觀念建構的替代性補償:傢用媒介中影碟機的使用
第三節 國傢、族群與事件媒介化
一、農民麥西萊甫:和諧主題下族群文化的彰顯和國傢的隱匿
二、甜瓜拍賣會:發展主題下國傢的在場和對族群文化的徵用
第七章 電視實踐、日常生活重構與認同
第一節 托颱日常生活電視實踐圖景
一、受眾接收的去意識形態化
二、文本解讀中國傢觀念的層次性
三、電視技術使用與節目接觸受族群文化規範的影響
四、日常電視實踐與道德、工具和情感
第二節 電視實踐與日常生活重構
一、電視實踐與日常生活特性
二、創造流動的社會空間界限
三、本體安全和轉換客體:提供新的安全感來源
四、秩序的支撐:重構村民的儀式化生活
第三節 電視實踐與認同
一、媒介與認同研究
二、需要澄清的幾個概念: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傢認同、族群認同
三、認“同”與求“異”:電視實踐錶徵下邊界的形成與變動
四、時空維度中的電視與認同:使用與影響之間
第八章 實踐中的電視使用:理論修補與現實思考
一、日常生活實踐背後的邏輯:對德塞托日常生活實踐理論的思考
二、現實思考:民族國傢共同體建構的可能路徑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後續研究與研究結論的適用性
附錄
附錄一 托颱村分布示意圖
附錄二 訪談提綱
附錄三 傢庭電視收看記錄
附錄四 農民麥西萊甫側記
附錄五 甜瓜拍賣會側記
附錄六 田野調查圖片選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傳播與中國”研究文叢怔稿啓事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