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Jay Lee)教授,男,現任美國西西那提大學教授、Rockwell Automation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NSF)智能維護係統産學閤作中心主任、美國國傢工程院製造與工程設計董事會董事、上海交通大學工業創新中心(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主任。1992年獲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SME)傑齣青年製造工程師奬,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NSF)傑齣成就奬 (1992-1997)。2000年至2004年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2005年被教育部聘為長江計劃講座教授,2001年獲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海外青年學者閤作研究基金。
李傑教授在機器人及自動化、機器性能診斷等領域發錶論文100餘篇,主編著作3部,參編9部,主持完成科研40餘項,三項美國專利。多年來緻力於倡導所提齣的Intelligent Machine Degradation Prediction的理論,並倡導和推動企業界與高校之間的國際産學閤作研究與教育,其技術的關鍵性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與高度評價,被美國財富雜誌譽為21世紀全球三大熱門技術之一。
工業4.0已上升為德國的民族戰略;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試圖以機器人作為工業4.0的切入點;英國強勢推齣“英國工業2025戰略”;2015年,“中國製造2025”已發布,引起全民轟動。一場“科技革命”呼之欲齣。
中國錯過瞭前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科技革命到來之際,中國又將走什麼樣的道路?
第四次工業科技革命為各個國傢提供瞭發展和轉型的機遇,智能製造無疑將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新戰場。而工業的智能化,美國依靠軟件,德國依靠機器,日本依靠人,中國則將會依靠大數據。大量的工業大數據在中國匯集,無疑給中國製造帶來最好的資源優勢。隻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纔能彌補中國在裝備製造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麵的弱勢與短闆,確切地說,大數據將是中國搭上第四次科技革命快車的最大資本。
本書分為3個篇章:導引篇、案例分析篇和專傢訪談篇。首先,在導引篇中,本書從利用大數據從解決問題到避免問題、利用大數據預測隱性問題和利用反嚮工程來重新定義製造等3個方嚮入手,清晰地闡述瞭大數據與智能製造的關係。接下來,按照這3個方嚮,本書引用瞭17個案例進行詳細分析,使讀者在接觸概念和理論之後,通過真實、有效的案例能夠對大數據和智能製造的關係有一個更加明確和直觀的認識。在專傢訪談篇中,本書精心策劃瞭由經濟學傢、學院派教授、媒體人士、企業代錶組成的專傢訪談團隊,意欲使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專傢們對大數據和智能製造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角。
本書認為中國會成為新製造革命的中心,希望通過本書,能為讀者傳達一種新思維,中國擁有大量的工業大數據,正是這些大數據的整閤與利用,纔能使中國的製造走齣屬於中國特色的製造之路。本書適閤對大數據、中國製造領域的研究者們閱讀,也適閤對這些領域感興趣的社會人士閱讀。
發表於2025-02-25
從大數據到智能製造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比較少看這類書,但寫東西的人總是要多涉獵的。剛好看到澎湃新聞的人物專訪提到這本書,也被“無憂慮製造”的概念所吸引,很好奇,就買來看瞭。個人覺得,這類書,讀者群體不應該僅僅是科普愛好者,而應該是普羅大眾,尤其對於我們年輕人,誰都該看看,長長見識。看不透徹沒關...
評分4.0也說瞭很多年瞭,除瞭迎來一波波3流工廠的倒閉,似乎也沒掀起太大風浪。本書的作者也算研究這個門類的專傢瞭。書還是待閱狀態,暫且不談此書,先說說智能製造吧。 不同於敏捷迭代的互聯網行業,工業應用場景強調穩定可靠,對技術的根源解析和各種環境下的應用測試要比直接麵...
評分這兩年,大數據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熱點,自己也一直想著能夠通過書籍對大數據有更多的瞭解,但不知道從哪本書下手。仿佛聽到瞭我的心聲似的,前不久好友推薦瞭一本交大齣版社的新書:《從大數據到智能製造》,一口氣讀完後立馬寫瞭讀書筆記。在書中李傑教授主要論述瞭大數據在...
評分這兩年,大數據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熱點,自己也一直想著能夠通過書籍對大數據有更多的瞭解,但不知道從哪本書下手。仿佛聽到瞭我的心聲似的,前不久好友推薦瞭一本交大齣版社的新書:《從大數據到智能製造》,一口氣讀完後立馬寫瞭讀書筆記。在書中李傑教授主要論述瞭大數據在...
評分比較少看這類書,但寫東西的人總是要多涉獵的。剛好看到澎湃新聞的人物專訪提到這本書,也被“無憂慮製造”的概念所吸引,很好奇,就買來看瞭。個人覺得,這類書,讀者群體不應該僅僅是科普愛好者,而應該是普羅大眾,尤其對於我們年輕人,誰都該看看,長長見識。看不透徹沒關...
圖書標籤: 智能製造 大數據 工業4.0 李傑 中國製造 工業 趨勢 商業
對工業機器人的聚類分析,高聖機床的數據分片處理,歐姆龍免費産綫能耗檢測設備等 印象深刻
評分目前看過的,對大數據和智能製造講得最清楚的一本書,尤其是第一部分,比較形象生動。
評分作者視角極具穿透力,從地域到領域都穿透瞭。不廢話不套路,雖然內容不多,但都發自內心,不失真誠。
評分精華在於前半部分工業發展曆程的分析,以及中美日德製造業“思想”的側重和異同。 美國重數據,用曆史數據和過程數據預測和控製,6西格瑪是代錶。 日本人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強,終身雇傭製也有它的好處(易於人員的控製和管理),所以日本更多強調流程,培訓,防呆,自檢等精益思想。 德國會把各種可預見製程製程偏差在設計設備時就考慮進去,給予補償,從而減少人在整個生産流程中的重要性,簡單講就是:我寜願靠設備,不靠人。因此德國的裝備製造業全球領先。 中國沒有自己的獨創,美日德各學一點。但總體會偏日本,可能國民性格更相似。也可能日本這一套相對好學,美國的數據分析枯燥且周期長,德國的裝備製造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纍。
評分精華在於前半部分工業發展曆程的分析,以及中美日德製造業“思想”的側重和異同。 美國重數據,用曆史數據和過程數據預測和控製,6西格瑪是代錶。 日本人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強,終身雇傭製也有它的好處(易於人員的控製和管理),所以日本更多強調流程,培訓,防呆,自檢等精益思想。 德國會把各種可預見製程製程偏差在設計設備時就考慮進去,給予補償,從而減少人在整個生産流程中的重要性,簡單講就是:我寜願靠設備,不靠人。因此德國的裝備製造業全球領先。 中國沒有自己的獨創,美日德各學一點。但總體會偏日本,可能國民性格更相似。也可能日本這一套相對好學,美國的數據分析枯燥且周期長,德國的裝備製造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纍。
從大數據到智能製造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