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是一部由下至上角度撰写的抗日战争史。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核心问题,讨论的是抗战时期的粮食问题,即粮食供应对该时期民众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该部分重点讨论粮食供应的极端不足及其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同时涉及日伪统治区、国民党统治区及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应对。第二部分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抗日根据地民众对日军残暴侵略的感受及其采取的行动。其中包括民众如何应对根据地实施的社会改革及根据地针对民众心态和行动采取的对策。该部分考察的核心区域,是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与以往著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力争为读者提供关于抗日战争史的新观察、新视野。
民众史,社会史角度的抗日战争,史料丰富。
评分最后对华北的分析是最出色的。
评分不好意思,没怎么看到民众,资料是二手的,虽然译者做出了一些解释,但也不怎么看得出提出了问题,描述太过粗疏。一个很好的题目给做砸了,作者的感情也只在序言和总结能体会到,跟日本的大多研究的叙述一样无聊。附录2的宏观认识比较重要,译者态度端正,加分。整体而言,大失所望
评分民众史,社会史角度的抗日战争,史料丰富。
评分民众史,社会史角度的抗日战争,史料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