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1886年起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教授哲学,1901-1916年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至1928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其“现象学”(phenomenology) 研究。他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指出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 (即意识的“意义”)。他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
倪梁康,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198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赴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赴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几十篇;专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译著:《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胡塞尔选集》(两卷本)、《面对实事本身》等。
发表于2024-12-31
现象学的观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以往的或自然思维下的认识论是认识符合对象,思维符合实在。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在于倒置主客体关系,使对象、实在符合人的认识与思维方式,并由此悬置了物自体领域,留下了主客二分框架下思维与实在之间不可弥合的鸿沟。胡塞尔的革命之处在于还原掉物自体领域,放弃客体实在,一...
评分应读书会要求,重读了一遍。是书没那么可怕:第一讲以对认识成效的关切为准,区分出自然态度和哲学态度,而后阐明认识论优于形而上学且自我奠基,从而,科学之奠基全赖于一门「无前提」之认识论。第二讲自笛卡尔式素朴反思起,分出实项的内在-超越,以求确定性故,应据守实项内...
评分看完释读后看的这本,太难读了啊啊啊(主要没了解过康德)所以并没有看得很认真……另外尽管对某些概念看了好多遍还是感觉没了解透。 大致思路是: 先从自然的和哲学的思维态度的批判来提出如何切中(treffen)认识论的问题中心,即提出"科学认识如何可能"的论题。 从对笛卡尔"...
评分看完释读后看的这本,太难读了啊啊啊(主要没了解过康德)所以并没有看得很认真……另外尽管对某些概念看了好多遍还是感觉没了解透。 大致思路是: 先从自然的和哲学的思维态度的批判来提出如何切中(treffen)认识论的问题中心,即提出"科学认识如何可能"的论题。 从对笛卡尔"...
评分现象学作为一门认识批判的科学 现象 - 同义词:显现(Erscheinung)。 第一,被直观的具体体验。 第二,第二,被直观的显现的对象。 第三,狭义上,显现指具体的显现行为或直观行为所具有的实项的组成部分。 - 维度:《观念I》。本质或艾多斯;非实在的存在。 意识/思维(consci...
图书标签: 现象学 胡塞尔 哲学 西方哲学 德国 商务印书馆 欧陆哲学 工具书系
《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1926年,胡塞尔当时的助手兰德格雷贝把胡塞尔的这份用速记方式写下的讲稿译成一般文字,而后胡塞尔又在上面作了修改和注释,准备出版。胡塞尔文库在1947年首先把该书作为《胡塞尔全集》的第二卷出版。《现象学的观念》的产生标志着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在现象学还原的道路上已基本完成了向超越论现象学的突破,从而成为一名超越论观念主义者。
读第三遍了,有必要第四遍第五遍……
评分读第三遍了,有必要第四遍第五遍……
评分讲稿相对来说简单点,讲了绝对被给予性,现象学还原,实项(并非实在)内在和内在,对象构造等。很多段落没看懂或似懂非懂,译者总结较有帮助,但有关时间的部分依然不解。和康德笛卡尔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又走得更远。对现象学还原第二阶段的具体操作还是不解,如何从个别到普遍,这不又陷入推理概括和超越了么?如何确保对同一事物的意识意向内容不是因人而异的?还是需要阅读其他书籍才能真正理解,但作为入门书这本还是不错的
评分我尽力了 倪梁康的译者引言看起来比正文收获多...
评分胡塞尔的这本书是继《逻辑研究》之后的一部导论性的作品,可以说之后的体系大多是从这本书中提出来的,可以说不得不读。
现象学的观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