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赞,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著名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提倡现实主义美学,提出了长镜头理论,阐述了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以及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和辩证关系。因为对电影事业的重大贡献,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巴赞在西方电影备受推崇,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电影是什么?》《查理·卓别林》《残酷电影》《让·雷诺阿》。
发表于2025-02-11
电影是什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照相术的发明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对现实世界复原的想象和努力,直接通过摄影机复制对象,传统绘画中无法解决的艺术家的主观性问题在摄影技术这里得以解决。人类与时间抗衡的心理愿望(木乃伊情结)在照相术的发明以及之后活动影像的出现这里得到了真...
评分 评分到了1980年代,电影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安德烈·巴赞所预言的“完全电影”,并且无可争议地成为一种公认的艺术形式。人们已经不需要像电影刚刚出现时那样,为电影到底能不能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而据理力争。但是电影的发展,却也没有像巴赞所期望的那样,长镜头大行其道...
评分中国的电影理论很奇怪,就是不停地要超越。这大概要跟中国的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解释清楚。 建国前,世界电影理论还不成气候。建国后,我国采取思想禁锢的愚民方针,批判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包括思想。所以,电影理论只能引进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盟友的。而...
评分最近研读巴赞和巴赞研究文章,觉得电影理论里面实在有太多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比如电影的现实主义问题。 我们称一部影片是现实主义的,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说,现实主义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言,即对被忽视的社会底层的关注,比如所谓第六代的电影...
图书标签: 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学 安德烈·巴赞 艺术 安德烈巴赞 法国 纪录片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年前读完的,时至今日做了几十页笔记才敢战战兢兢点个“读过”。沉浸在这种优雅文笔构筑的思辨性里的时光真是妙不可言。
评分语言风格不想说什么了,反正中英文都看不懂。也懒得看懂。
评分看福尔摩斯二世想到这个里面谈德西卡的时候对爱的那段表达hhh 大概说唯德西卡重现了卓别林那种对人的爱和关怀,他看到人的不幸不是因为具体的制度,而是整个这社会的规则就与个人的幸福相斥,说虽然罗西里尼和德西卡都是最优秀的导演,但他们的区别就在这里。看到这段真的倾倒,想把巴赞揪出来跟他说对对对就是这一回事!你怎么就想到了这么清楚写出来!这里面说的“温别尔托·D”一直没反应过来就是风烛泪,当年上映的时候居然反响一般!明明我这种非硬核观众都哭的稀里哗啦的hhh 巴赞的爱无论加上多少批评家的审慎都依然从语句里往外渗,不怪小年轻儿们都爱您hhh
评分神品,彻底构建起我对电影本质性的理解,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在抽象的意义层面。巴赞的无可比拟,在于他的天赋以及所接受的严格的人文科学的学术训练,这使得他可以用“印外求印”的方式来理解电影,构思电影哲学。很难想象一位不读古典时期的高乃依或者近世的马尔罗的电影理论家,会谈出多么触动人心的内容。对“新写实主义”的追求,本质上还是在传达理解人与世界的方式,对技术层面上蒙太奇与频繁的分镜头的拒绝,意味着对于清晰了当解释世界的拒绝,对于景深镜头的赞美、对于自然时间流的推崇,又恰恰符合了一个朦胧多义的世界形态的出现。所以,巴赞的电影理论是深植于二十世纪以来认识论变迁的,其中深受伯格森与萨特的影响,所以总体上来看,他坚持的表象世界的有意义,同时这种意义要被推迟和含糊地表达而出。
评分弃了弃了,这个翻译可真难读啊……等个新译者
电影是什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