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赞,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著名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提倡现实主义美学,提出了长镜头理论,阐述了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以及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和辩证关系。因为对电影事业的重大贡献,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巴赞在西方电影备受推崇,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电影是什么?》《查理·卓别林》《残酷电影》《让·雷诺阿》。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从未想过看一本关于电影的书是如此费劲儿。抱着耐心、好奇心、崇敬啃完了。啊,我这是啃完了一部哲学著作啊。 首先,书里面的所有影评对应的电影都。没。有。看。过。作者的笔风非常具有辩证性,说巴赞是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真算体会到了,虽然评价的是电影,基本属于大众文化,...
评分安德烈巴赞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四十年代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五十年代后,他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他的现实主义理论被法国青年导演第一次应用于实践。 法国新浪...
评分 评分从未想过看一本关于电影的书是如此费劲儿。抱着耐心、好奇心、崇敬啃完了。啊,我这是啃完了一部哲学著作啊。 首先,书里面的所有影评对应的电影都。没。有。看。过。作者的笔风非常具有辩证性,说巴赞是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真算体会到了,虽然评价的是电影,基本属于大众文化,...
评分神品,彻底构建起我对电影本质性的理解,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在抽象的意义层面。巴赞的无可比拟,在于他的天赋以及所接受的严格的人文科学的学术训练,这使得他可以用“印外求印”的方式来理解电影,构思电影哲学。很难想象一位不读古典时期的高乃依或者近世的马尔罗的电影理论家,会谈出多么触动人心的内容。对“新写实主义”的追求,本质上还是在传达理解人与世界的方式,对技术层面上蒙太奇与频繁的分镜头的拒绝,意味着对于清晰了当解释世界的拒绝,对于景深镜头的赞美、对于自然时间流的推崇,又恰恰符合了一个朦胧多义的世界形态的出现。所以,巴赞的电影理论是深植于二十世纪以来认识论变迁的,其中深受伯格森与萨特的影响,所以总体上来看,他坚持的表象世界的有意义,同时这种意义要被推迟和含糊地表达而出。
评分如果我能写得有巴赞一半好的话,我做梦会笑醒的,但是我相信将来我可以。
评分真的很专业,并不一定适合一般电影爱好者阅读
评分年前读完的,时至今日做了几十页笔记才敢战战兢兢点个“读过”。沉浸在这种优雅文笔构筑的思辨性里的时光真是妙不可言。
评分语言风格不想说什么了,反正中英文都看不懂。也懒得看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