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赞,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著名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提倡现实主义美学,提出了长镜头理论,阐述了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以及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和辩证关系。因为对电影事业的重大贡献,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巴赞在西方电影备受推崇,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电影是什么?》《查理·卓别林》《残酷电影》《让·雷诺阿》。
发表于2025-01-10
电影是什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最近研读巴赞和巴赞研究文章,觉得电影理论里面实在有太多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比如电影的现实主义问题。 我们称一部影片是现实主义的,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说,现实主义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言,即对被忽视的社会底层的关注,比如所谓第六代的电影...
评分20世纪50年代电影语言以及电影批评的转向,几乎是西方文学在二十世纪转向的一个缩影。1911年,当乔托•卡努杜振臂一挥,在《第七艺术诞生》中将电影推上艺术的万神殿时,电影还只是缪斯众姐妹里最孱弱的一位,但那时,卡努杜已经意识到诗与电影的某种亲缘关系。诗在“千年”...
评分书暂且读到三分之一,到此算是真正读出了味道来。 这部电影领域内的“圣经”原来并非我以前想象的一样是纯理论的学术论文,而是巴赞发表在诸多报刊杂志的评论选集。可即便如此,翻阅本书仍算一件颇废脑细胞的事情。 读完本书的前两篇文章的时候,我以为巴赞恐怕通篇都要反复...
评分图文版见 http://site.douban.com/251106/widget/notes/18421337/note/488213998/ 1. “与时俱进”的空间观念——与此书无关的一段 在此,一个心照不宣的默认是,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空间的观念(conception)、空间感知(perception)和认知(cogni...
评分1.《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照相术的发明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对现实世界复原的想象和努力,直接通过摄影机复制对象,传统绘画中无法解决的艺术家的主观性问题在摄影技术这里得以解决。人类与时间抗衡的心理愿望(木乃伊情结)在照相术的发明以及之后活动影像的出现这里得到了真...
图书标签: 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学 安德烈·巴赞 艺术 安德烈巴赞 法国 纪录片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弃了弃了,这个翻译可真难读啊……等个新译者
评分年前读完的,时至今日做了几十页笔记才敢战战兢兢点个“读过”。沉浸在这种优雅文笔构筑的思辨性里的时光真是妙不可言。
评分真的很专业,并不一定适合一般电影爱好者阅读
评分装帧形式很有意思,每看完一篇都像是一部电影拉上序幕。信息量太大,内容要好好消化消化了
评分读了两个多月,按图索骥把书中提到的电影也看了一遍,收益颇丰。巴赞无疑是古典电影批评时期最后一位坚持本体论角度的批评家,自巴赞以后,电影批评越来越与文学理论合流并泛于符号。对巴赞而言,由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构成的先验视角并未将他的目光集中于所见之物,而是指向一个古老的命题:(电影)“是什么?”。无论是他极为推崇的新现实主义还是略有微词的爱森斯坦,考察的角度都是这一流派是否能体现电影的独立性。如在《为罗西里尼一辩》中,连举三个例子表明新现实主义的“质料性”,是雕刻而非创造。这种观点既有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哲学意味,也有米开朗琪罗的艺术风格。换句话说,巴赞着眼的是电影背后那不可理解、不可改变甚至是模糊的真实现实,而如何运用摄像机创造独特的表现形式,并缓慢且富有关怀地托出现实才是电影本体意义上的责任
电影是什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