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哈裏森是牛津大學前任Andreas Idreos科學與宗教教授,目前是昆士蘭大學歐洲著述史中心的研究教授和主任。他是2011年在愛丁堡大學舉行的吉福德講演的主講人,也是牛津大學伊安•拉姆齊中心的高級研究會員。著有《人的墮落與科學的基礎》(The Fall of Man and Foundations of Science,劍橋大學齣版社)、《劍橋科學與宗教指南》(劍橋大學齣版社),編有《與自然角力:從預兆到科學》(Wrestling with Nature: From Omens to Science,芝加哥大學齣版社)等等。
譯者張蔔天,傑齣青年譯者,翻譯重要學術著作多部。
何為宗教?何為科學?宗教阻礙瞭科學發展嗎?科學與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嗎?“科學”和“宗教”是否適用於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討論所有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學”與“宗教”概念的含義演變以及它們之間産生關係的前提。作者彼得·哈裏森以令人驚嘆的淵博學識和清晰思路, 極富原創性地分 析瞭科學與宗教這兩大領地漫長的形成過程,繪製齣西方科學與基督教之間關係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圖景,顛覆瞭我們對科學與宗教的許多簡單化理解。本書代錶著科學與宗教領域最新的國際研究成果。
對世界的科學解釋根本上是無神論的,但科學為什麼偏偏從基督教籠罩的歐洲誕生?科學發展與宗教和道德原來韆絲萬縷地編織在一起。哈裏森的這一部最新研究引領讀者深入這些問題和聯係。張蔔天的譯文可靠、流暢。強力推薦。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
本書通過嚴格的曆史考證,錶明 “科學”與“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發明,今日關於科學與宗教之關係的論說多數是時代誤置,振聾發聵、引人深省!
——吳國盛,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發表於2024-11-04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從書名來看,本書似乎是一本講述科學與宗教兩方的“領地”在曆史上的變遷的著作。實際上,它的野心遠大於此:它想要從根本上質疑“領地”這個概念,也就是質疑一個由種種命題式信念構成的、可以劃分為互不重疊的區域的空間。在作者看來,這個空間本身是特定曆史進程的産物,因...
評分中文版序 我很高興能為本書的中文版作序,也很高興現在能有更多的人讀到它。我與科學史這門學科最初邂逅於20世紀70年...
評分這本書,總的來說,是想錶明:“科學”和“宗教”並非劃分文化領土的自明方式或自然方式,曆史錶明瞭這一點(事實上,我們目前對其他文化的考察也錶明瞭這一點),不加批判地堅持這些範疇不僅會導緻科學與宗教之間發生無益的衝突,而且還會掩蓋信仰方式與正規自然研究之間張力的...
評分在學科學史方法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惑,我們都知道科學傢這個詞齣現得很晚,但依舊用他來稱呼泰勒斯之類的人,這種齣於教學和宣傳便捷的稱呼以一種移時的視角誤導瞭大多數人,讓他們相信科學的發展是連續的,科學傢自古就有之,而忽視瞭這個概念內部的多維度。 這也導緻我一直...
評分在學科學史方法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惑,我們都知道科學傢這個詞齣現得很晚,但依舊用他來稱呼泰勒斯之類的人,這種齣於教學和宣傳便捷的稱呼以一種移時的視角誤導瞭大多數人,讓他們相信科學的發展是連續的,科學傢自古就有之,而忽視瞭這個概念內部的多維度。 這也導緻我一直...
圖書標籤: 宗教 科學史 科學哲學 科學 哲學 曆史 科學史譯叢 文化
從以神學支持科學到以科學支持神學,直到神學成為瞭科學描述裏必須反對卻無法逃離的元敘述。
評分科學史的入門書。科學與宗教之間本來是尚未深思過的領域,但素來對宗教的興趣讓我一口氣讀完,大呼過癮。由是也破除瞭對科學與科學史的刻闆印象。無論是對思想史,還是對宗教抑或科學保持好奇的人,這本書都不可不讀
評分讀完全書,頗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今人對“科學”和“宗教”兩個概念的理解是在19世紀下半葉纔逐漸形成的,從詞的本義來看,科學(scientia)和宗教(religio)最初都是指個體的內在品質或者“德性”,之後逐步演變成為外在的社會建構和對世界圖景的客觀解釋,作者藉助愛/慈善(charity)和進步(progress)等觀念的演變揭示瞭這個不斷“客觀化”的傾嚮。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神話”正是建立在這個“客觀化”的基礎上。自中世紀以來,宗教神學與科學本來之間存在著“自然誌”、“自然哲學”和“自然神學”等學科,它們是兩種體係的補充,然而隨著以歸納和實驗方法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登場,這些原本的緩衝區域消失瞭,再加之科學日益嚴重的“專業化”和“功利化”傾嚮,逐漸形成瞭所謂“宗教與科學水火不容”的迷思
評分三顆星給內容,繞來繞去就是Hadot一句話的東西。以張天師的功底,完全可以去翻譯更有價值的書。
評分105.還剩兩章,放一放。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