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尔·巴丹德:法国律师、政治家、作家。在法国,他因坚决支持废除死刑而闻名。他在弗朗索瓦·密特朗担任总统任期内任司法部长,促使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废除死刑的法案,从法律上规定死刑应予废除。罗贝尔·巴贝德还是众多历史和政治评论文章和书籍的作者,如《自由、自由》《一位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其夫人伊丽莎白·巴丹德合作)《自由和平等》《共和国监狱》等,其中《为什么要废除死刑》一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发表于2025-02-02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书名不能更坑,明明写的是"死刑如何被废除",却取名叫"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 细节冗长无聊,从一开始就只是在强调自己的主观情绪,写自己多么气愤啊多么反对死刑啊,那你说啊那你倒是拿出理由啊!!!拿出你的论述啊!!!当然我不否认在几十页的内容里可能有那么几句夹杂在其...
评分事实上内容讲的是“死刑是如何被废除的”,与目前的书名有偏差,但是必须承认这个书名更吸引人一些……… 作者记录了亲历死刑废除前后的一段经历,整个过程是政治与司法共同合力推动的进步。书写的很个人化,像是日记一样的记叙,很易读。然而唯独没有深刻讨论“为什么废除死刑...
评分没有多少法理论证的书,是讲怎么废除死刑的历程,而不是为什么。附上思考: 死刑废止的思考: 支持死刑的论点: 1.对犯罪分子起惩戒作用 2.防止犯罪分子危害社会的最强手段 3.提高犯罪成本,对社会的潜在犯罪者有警告作用 4.减少国家养罪犯的成本 5.为国家民众建立社会正义的信...
评分不想以类似“生命权是第一人权”的道德标尺为理由来支持废除死刑,如其这样,倒不如说在法制仍不健全的社会里,防止司法误判而处死一个无辜者来的更有现实意义。死刑一旦行刑,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认为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是一种不太重的惩罚,只能在一种情况下成立,即当今的...
评分因为只是图片发表不了,那我只好再写一点别的了???? 我们就再说说加缪的异乡人。 默尔索被判处死刑的起因是杀了人,原本倒不至于要处死。这时公诉人开口了,他沉痛的告诉在座各位,这个坐在被告席上的男人是一个多么无药可救的混账。默尔索在母亲去世那天没有掉眼泪,第二天约...
图书标签: 法律 死刑 法学 法国 社会学 罗贝尔·巴丹德 社科 我想读这本书
再现法国废除死刑全过程的真实记录,
支持废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杀人犯,对付受害者吗?
在那些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里,暴力犯罪率上升还是下降了?
法国前任司法部长巴丹德以充满激情的文字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有关刑罚、人性、社会等问题。
本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一位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的律师致力于为众多死刑犯辩护,其中不乏那些最邪恶、最无耻的坏蛋,他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保存他们的性命而千方百计说服法官和陪审员。即使法庭被愤怒的民众包围,他每次只能从后门离开;即使受害者的家属向他扑来,指着鼻子骂他;即使他的小儿子都不解地问:“你喜欢那些杀害小孩的凶手吗?”
罗贝尔·巴丹德,一位为了废除死刑不懈斗争的战士,他的个人经历忠实记录了法国废除死刑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是西欧最后一个仍在执行死刑的国家,巴丹德为了终止这种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断奔走疾呼,他成了废除死刑的象征。在密特朗上台后,巴丹德担任司法部长,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死刑在法国终止了!
这本由他亲自撰写的著作,再现了一个个人命关天的案件,一次次扣人心弦的庭审,以及政府内部不同派别围绕死刑问题的角斗,充满激情的文字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有关刑罚、人性、社会等问题。本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支持废除死刑,就是滋养凶手,保护杀人犯。死刑才是最高尚的人道主义。给凶手无期徒刑用的还不是纳税人的钱?凭什么?!
评分书名太误导
评分为何废除死刑的观点与论述甚少。另:死刑不能减少恶性案件的发生 与 死刑可以满足受害者亲友的复仇感 这二者是否其中一个得到满足,死刑就有存在的意义呢。
评分基本上是巴丹德的单方面回忆,对历史和理论涉及都不多,反而书里面涉及庭辩经验之谈的部分让人很有共鸣——毕竟他这辈子都在打废死正方这一个立场…
评分这标题是不是翻译错了呀。这明明是《我是如何入阁的》。虽然我不支持废除死刑,但是我认为废除死刑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命题,希望看到严肃地讨论为什么有必要废除死刑。但这本书,我只看到一个坚信废除死刑就是正确的人践行自己的信念而已。靠一个支持废死的总统上台废除死刑说实话算不上胜利。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