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民,復旦大學曆史係、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副教授。
本書重點關注瞭清末民初中國的閱讀文化(reading cultures)建構及與之相關的“接受政治”(reception politics)問題,以及來自歐美與日本的新知識在中國如何再生産的問題,如啓濛、新的性道德與生育理念,一些與西方現代性密切聯係的關鍵概念像黑格爾、古滕堡、世界語等,是如何被“捨舊謀新”的大眾傳媒與知識精英在引介中具體化、在地化乃至符號化的,又是如何被清末民初的讀者閱讀和使用的,這些讀者又如何對此加以接受轉化,最終又産生瞭何種派生意義與社會效果。
發表於2025-02-25
種瓜得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復旦學者張仲民以近代中國知識生産與文化結構為研究方嚮。近作《種瓜得豆》繼續研討“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書名喻言:所失大於所得。 當代文化評論有一個“讀者反應理論”。作品的意義是讀者經驗的産物,它並不依據作者的主觀願望事先成立,而是取決於讀者對文本的...
評分海登·懷特在《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曆史想象》一書中歸納瞭曆史撰寫的四種敘事原型:浪漫劇、喜劇、悲劇、諷刺劇。浪漫劇的主綫情節是超凡英雄對經驗世界的救贖與徵服,美德戰勝邪惡,進步戰勝落後;與之相對,諷刺劇的敘事原型則剛好相反,強調徵服的意願不能帶來勝利的結...
評分 評分海登·懷特在《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曆史想象》一書中歸納瞭曆史撰寫的四種敘事原型:浪漫劇、喜劇、悲劇、諷刺劇。浪漫劇的主綫情節是超凡英雄對經驗世界的救贖與徵服,美德戰勝邪惡,進步戰勝落後;與之相對,諷刺劇的敘事原型則剛好相反,強調徵服的意願不能帶來勝利的結...
圖書標籤: 文化史 新文化史 張仲民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閱讀史 社會史 曆史
古騰堡接受史一章是亮點,也明顯寫得用力,探討瞭印刷術如何在近代啓濛主義者視野中被詮釋。淫書一章寫得太正襟危坐瞭。
評分學者之書,四平八穩,彰顯學術功底的論文集。似我等外行,若讀此類書籍,擇其大要,走馬觀花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章,對“古騰堡”如何進入文化圈,進行瞭精彩論述。
評分看瞭引言,以為作者能解決某些我的疑問,但是每章看下來,覺得史料不少,論述卻不多。不算能滿足我閱讀期待的書。
評分視角和方法論的意義大於實質內容,瓜子也不見豆子也不見
評分古騰堡一章最好。然後就是發現上圖藏的陳慶年日記居然有1896年部分,比被拍賣的那批日記還要早。
種瓜得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