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及撰稿人名單
譯校者名單
原書序言
全書所含傳略目錄
第3捲
第17章固體中的電子
17.1製備高品質的材料的需求
17.2關於金屬的實驗事實
17.3金屬電導的初始模型
17.4電子氣的量子理論
17.5Bloch定理和其直接的後果
17.6電阻率的機製
17.7倒逆過程
17.8熱電效應
17.9插麯——Brillouin區
17.10從普遍到特殊;固體學派的湧現
17.11早期的能帶結構計算
17.12早期的半導體
17.13整流器和晶體管
17.14光電導性
17.15半導體物理學
17.16熱電子
17.17戰後年代的金屬——液體氦的影響
17.18作為個體的金屬——Fermi麵計劃
17.18.1磁電阻
17.18.2Azbel'—Kaner迴鏇共振(1956)
17.18.3聲共振(1955)
17.18.4螺鏇振子(1960)
17.18.5磁擊穿(1961)
17.18.6Shoenberg磁相互作用(1962)
17.19獨立粒子模型之外
17.20無序材料
17.21乾涉效應
17.22二維電子氣;量子Hall效應
17.23後記
參考文獻
第18章20世紀光學及光電子物理發展史
18.120世紀前經典光學的發展
18.21900~1930年:早期量子光學
18.2.1Planck的唯象學
18.2.2Einstein的微粒氣體
18.2.31909:粒子與波
18.2.4自發躍遷與受激躍遷
18.2.5從成像理論到負色散
18.2.6Miller的故事
18.2.7新量子理論
18.2.8組閤散射與Raman效應
18.31936~1960年:暴風雨前的平靜
18.3.1van Cittert,Zernike及光學相乾性
18.3.2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光學研究
18.3.3量子電動力學——第一個規範理論
18.3.4早期的全息術
18.3.5邁嚮微波激射和激光
18.3.6對於Fourier光學的探本窮源
18.3.7光電子學的序麯
18.3.8可任意彎麯的光管——光縴
18.3.9光拍頻學的誕生
18.3.10激光誕生前的最後時光
18.41960~1970年:激光和非綫性光學
18.4.1非綫性光學的起步
18.4.2新的成像理論:本徵函數
18.4.3全息術的實用化
18.4.4量子相乾理論
18.4.5激光散射研究起步
18.4.6光學熱潮湧動
18.4.7光縴通信
18.4.8集成光學和光學雙穩態
18.4.9共焦顯微鏡
18.4.10光子的形狀
18.51970~1994年:新的成果和應用大量湧現
18.5.1天文學進展——激光引導星
18.5.2光子相關譜學
18.5.3鏡子創造奇跡
18.5.4光子反群聚
18.5.5飛秒脈衝
18.5.6半導體激光二極管的衝擊
18.5.7X射綫激光器
18.5.8不穩定性與混沌
18.5.9成像理論:從本徵函數到奇異函數
18.5.10光壓縮態
18.5.11光縴傳感器和光縴遠程通信
18.61994~2000年:邁嚮21世紀
18.6.1應用光學:對科學和社會的影響
18.6.2進一步的讀物
參考文獻
第19章材料物理學
19.1材料科學基礎的建立
19.2參考資料和數據的編輯整理
19.3晶體結構
19.4物理冶金學的誕生
19.5物理冶金學定量理論的誕生
19.6點缺陷和非金屬材料
19.7擴散
19.8電陶瓷、光電陶瓷及液體
19.9相轉變,微結構和現代科學儀器
19.10聚閤物物理
19.11術語、概念和研究機構
參考文獻
第20章電子束儀器
20.1早期
20.2磁電子透鏡
20.3Busch理論的驗證
20.4第一颱二級電子顯微鏡
20.5超過光學顯微鏡的分辨能力
20.6樣品準備和輻射損傷
20.7第一颱係列生産的TEM
20.8靜電電子顯微鏡
20.9Abbe的光學理論和TEM
20.10離軸光束全息術
20.11用全息術達到TEM無象差原子分辨率
20.12掃描電子顯微鏡
20.13結論
參考文獻
第21章軟物質:概念的誕生與成長
21.1“軟”的含義
21.1.1強響應
21.1.2柔性的來源
21.2聚閤物
21.2.1長鏈係統
21.2.2聚閤物概念的誕生
21.2.3稀薄鏈
21.2.4重疊鏈:靜力學
21.2.5糾纏係統的動力學
21.2.6固態相:玻璃與晶體
21.2.7聚閤物凝膠
21.2.8未來展望
21.3液晶
21.4錶麵活性劑
21.4.1界麵綴飾
21.4.2集閤體形狀的一個例子:膜泡
21.4.3層狀相與海綿相
21.5膠體
21.5.1定義
21.5.2稀薄係統
21.5.3膠體不穩定性和膠體保護
21.5.4電荷效應
21.5.5通過錶麵活性劑保護
21.5.6通過聚閤物保護
21.5.7當前的進展和未來的研究路綫
21.6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22章20世紀的等離子體物理學
22.1引言
22.220世紀前半葉的等離子體物理
22.2.1無綫電波傳播和電離層
22.3Langmuir和等離子體振蕩:Landau和等離子體理論
22.4聚變和空間等離子體時代
22.4.1磁約束途徑的誕生
22.4.2保密年代:謝爾伍德計劃
22.4.3解密:1958年的日內瓦會議及其後果
22.51960年後的磁聚變研究:攀爬nTT斜坡的長徵
22.5.1托卡馬剋
22.5.2仿星器
22.5.3反場箍縮
22.5.4磁鏡
22.6理論和計算機模擬重要性的增長
22.7標尺的另一端:慣性聚變
22.8裏程碑實驗:一般等離子體物理
22.9空間等離子體:電離層及其之外
22.10結論
22.10.1進一步閱讀
參考文獻
第23章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
23.119世紀的遺産
23.2Hertzsprung—Russell圖的來源
23.2.1恒星光譜的分類
23.2.2恒星結構和演化的早期理論
23.2.3Hertzsprung—Russell圖
23.3恒星的結構和演化
23.3.1新物理學的影響
23.3.2Eddington和恒星結構理論
23.3.3量子力學的影響和新粒子的發現
23.3.4紅巨星問題
23.3.5白矮星
23.3.6超新星和中子星
23.4銀河係的結構
23.5大辯論
23.6相對論宇宙學的發展
23.6.1Einstein時代以前的物理宇宙學
23.6.2廣義相對論和Einstein的宇宙
23.6.3de Sitter,Friedman和Lemaitre
23.6.4星雲的退行
23.6.5Robertson—Walker度規
23.6.6Milne—MaCrea和Einstein—de Sitter
23.6.7Eddington—Lemaitre
23.6.81939年的宇宙學問題
23.7改變天文學的視角
23.7.1射電天文學
23.7.2X射綫和γ射綫天文學
23.7.3紫外天文學和Hubble空間望遠鏡
23.7.4紅外天文學
23.7.5新天文學時代的光學天文學
23.81945年以來的恒星和恒星演化
23.8.1核閤成和化學元素的起源
23.8.2太陽中微子
23.8.3日震學
23.8.4中子星的發現
23.8.5X射綫雙星和黑洞的搜尋
23.8.6射電脈衝星和廣義相對論的檢驗
23.8.7超新星
23.9星際介質物理學
23.9.1中性氫和分子譜綫天文學
23.9.2多相星際介質
23.9.3恒星形成
23.10星係和星係團的物理學
23.10.1星係
23.10.2星係團
23.11高能天體物理學
23.11.1射電天文學同高能天體物理學
23.11.2類星體及其近親的發現
23.11.3廣義相對論和活動星係核的理論
23.11.4活動星係核中的非熱現象
23.12天體物理宇宙學
23.12.1Gamow和大爆炸
23.12.2穩恒態宇宙學
23.12.3射電源計數
23.12.4氦問題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
23.13經典宇宙學問題
23.13.1Hubble常數和宇宙年齡
23.13.2減速參數
23.13.3活動星係的宇宙學演化
23.13.4密度參數
23.14星係形成
23.15極早期宇宙
參考文獻
……
第24章計算機産生的物理學
第25章醫學物理學
第26章地球物理學
第27章對20世紀物理學的省思:散文三篇
本捲圖片來源確認與緻謝
期刊縮寫與全名對照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