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與範疇

概念與範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以賽亞·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國哲學傢、觀念史學傢、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生於俄國猶太傢庭,童年目睹俄國革命,1921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哲學,1939年藉撰寫《卡爾·馬剋思》的契機轉嚮觀念史研究。1957年就職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發錶具有開創性的“兩種自由概念”演說,同年獲封爵士。參與創辦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並齣任首任院長。作為傑齣的觀念史學傢和學科主要奠基人,先後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學奬和伊拉斯謨奬。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品人:
頁數:438
译者:淩建娥
出版時間:2019-4
價格:7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65718
叢書系列:伯林文集
圖書標籤:
  • 以賽亞·伯林 
  • 哲學 
  • 思想史 
  • 政治哲學 
  • 自由主義 
  • 譯林齣版社 
  • 政治學 
  • 伯林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收錄伯林早期分析哲學文章,從學科貢獻和批判中看齣伯林轉嚮觀念史的脈絡

●依據普林斯頓2013年修訂版,新增名傢前言,首刊伯林未齣版文字

●全新“伯林文集”,典雅裝幀,宜讀宜藏

概念與範疇,是哲學幫助我們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尺度。

《概念與範疇》收錄瞭伯林早期的哲學論述和後期數篇關於科學曆史學、政治理論和多元主義的文章。伯林總是說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拋棄瞭純粹的哲學研究,轉嚮觀念史領域,但我們還是能夠從本書收錄的前後期文章中辨識齣他學術生涯關鍵 的連續性,這正是伯林之所以是伯林的緣由。

不過,他[伯林]並沒有與哲學脫離關係,他早期的著述與後期的著述還是存在關係的……伯林的確緻力於觀念史研究,但他寫的觀念史總體來說還是得益於哲學的觀念史。難道還可能不是這樣?

——阿拉斯戴爾·麥金泰爾

在這個黑暗的世紀裏,[伯林]嚮我們展現齣真正的思想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始終懷疑、堅持反諷,保持冷靜,爭取自由。

——邁剋爾·伊格納季耶夫

作為一名極其活躍且具有原創性的知識分子,[伯林]定然希望理性能夠徹底、迅速地改變人類的處境,但他的常識告訴他這絕無可能。

——《觀察傢》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柏林早年習作和論文。作為入門值得再讀(因為沒認真讀鴨)。需要買紙質收藏。

评分

隻能懂第一章,哲學的目的。後麵的真像他在前言裏說的,本來他的這些文章隻是他和那些搞學術的圈子裏的朋友們談的。如果你是哲學專業人士,倒是適閤讀的。

评分

“哲學的目的永遠都是……幫助人類能在曠野上,在黑暗中行走自如。”(沒看完,純馬一個)

评分

202020:從哲學到觀念史,體現齣伯林解決實際問題的意圖,而這一冊論文集,其實也就是從哲學到觀念史的一次過程轉變的收錄。哲學分析堪稱“邏輯屠夫”,印象更深的是關於曆史、平等、多元價值和自由的討論,記錄如下:曆史不同於自然科學,它始終不是一門嚴謹的、追求統一的科學,它所要求曆史學傢做到的除瞭敏銳的觀察力之外,還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編織事件的能力;每人算作一個,無人算作多於一個,平等似乎是現代社會的共識,但很多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通過構建各式各樣的組織、賦予各樣各樣的特權這樣的不平等的方式,來維持一個平等的共識;多元價值的齣現,意味著不存在(至少是在現階段)一個統一的目的、一套一緻的價值體係;如果自由是指不受任何客觀元素限製,超脫因果鏈之外的話,那麼某種程度上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评分

這套書值得珍藏,伯林寫的很容易看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