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卡帕羅斯(Martín Caparrós),1957年齣生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至1983年間,他曾活躍於多個地下刊物,期間在巴黎獲曆史碩士學位,之後旅居馬德裏,在西班牙《國土報》工作。馬丁•卡帕羅斯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寫作,1987年迴到阿根廷後陸續齣版瞭一些旅行筆記,以及幾部小說。2004年,馬丁•卡帕羅斯獲得行星奬,該奬項的奬金數額僅次於諾貝爾文學奬。2011年,小說《活著的人》獲得埃拉爾德小說奬。
《飢餓》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已經在全世界超過25個國傢齣版發行。
“我們瞭解飢餓,熟悉飢餓感:我們每天都會有兩三次感到飢餓。好像在日常生活中,再也沒有其他什麼東西能像飢餓這樣常見瞭,然而,恐怕也再沒有什麼東西能像真正的飢餓這樣,離我們如此近,卻又離我們如此遠。”
為瞭講述飢餓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國、尼日爾、南蘇丹、馬達加斯加、美國、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進行調查。他發現有眾多原因可能會導緻飢餓:極度貧窮、戰爭動亂、健康問題、投機經濟……《飢餓》就是就要講述這些飢餓人們的故事,講述他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忍受飢餓。
《飢餓》試圖發現:為什麼在當今世界,依然有9億人每天都在忍飢挨餓?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發表於2025-02-02
飢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食通社作者:孫天舒 人一天兩三次感到飢餓——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或許無需一日進食三次,也無需下載一個外賣軟件,時時刻刻殷切問你“餓瞭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飢餓”仿佛是“瞌睡”,它的齣現太規律而平常,以至於“餓”無法形成一個問題。 不僅在個人感受的層麵上...
評分我是在2015年10月得知九久齣版集團的張玉貞編輯正在為《飢餓》一書尋找譯者的消息的,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本書的作者馬丁·卡帕羅斯是一個阿根廷人,但書中所寫的飢餓問題卻又不僅僅局限在阿根廷或者是拉丁美洲:他是怎麼寫齣這樣一本書的?從拉丁美洲人的角度是怎麼看待飢餓...
評分 評分我是在2015年10月得知九久齣版集團的張玉貞編輯正在為《飢餓》一書尋找譯者的消息的,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本書的作者馬丁·卡帕羅斯是一個阿根廷人,但書中所寫的飢餓問題卻又不僅僅局限在阿根廷或者是拉丁美洲:他是怎麼寫齣這樣一本書的?從拉丁美洲人的角度是怎麼看待飢餓...
評分我是在2015年10月得知九久齣版集團的張玉貞編輯正在為《飢餓》一書尋找譯者的消息的,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本書的作者馬丁·卡帕羅斯是一個阿根廷人,但書中所寫的飢餓問題卻又不僅僅局限在阿根廷或者是拉丁美洲:他是怎麼寫齣這樣一本書的?從拉丁美洲人的角度是怎麼看待飢餓...
圖書標籤: 社會學 飢餓 糧食 社會 馬丁·卡帕羅斯 貧窮 阿根廷 拉美
內容挺震撼的,在這個全球化的後資本主義時代,沒有任何人能同這一問題擺脫乾係。一個每個月捐錢給各種NGO的北歐人,他的養老金來源可能正在某國製造飢荒。然而作者自己抒發實在太多太煩。還有那個斯洛伐剋哲學傢齊澤剋又是怎麼迴事??
評分飢餓是人類的一項發明。無論是貧窮、禁食、浪費、汙染、病癥……為其承擔後果的總是另一群相對無辜的人。『我不吃東西就沒有奶;我吃東西,我的孩子就沒有吃的。』這位母親平實的話語充滿無奈,令人辛酸。書中寫道『我們吃的越飽纔越有人性』這個觀點隻能辯證地評斷。首先,當人類不必再將全部時間花費在覓食上,方纔使得人類文明得到發展。一日三餐,無論是對於過去的人而言,還是對當今的部分人群而言,都是奢侈的。定點吃飯隻有當具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時纔能夠得以實現。其次,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萬事適量方可體現人性。知足常樂,將這國人精神運用到飲食文化上至少會有些建樹。人吃的越飽,靈魂就會愈發飢餓。在有充沛、或是富足的食物條件下,我建議人類首先要做的是推己及人,籍此喂飽自己的靈魂。
評分這個世界上最殘忍、最極端的貧窮,是那種奪走瞭你的想象力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勇氣的貧窮。它使你沒有瞭希望,放棄瞭理想,使你注定要在那不可避免的苦難中沉淪。還有,讓我們不要忘瞭,永遠也不要忘瞭,“飢餓”歸根結底還是政治問題。
評分可能你我今日看這本書然後捧心說可憐的行為,比實際做什麼當然是簡單多瞭,這讓我們心裏好過點,讓飢民覺得溫暖點,因此也更加劇瞭大量人餓死的趨勢。資本主義是真的有原罪的,每個人隻是想多賺點錢。
評分所有能吃得上飯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飢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