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 1891- 1976) ,是匈裔英籍著名的物理化學傢和哲學傢。他的主要著作有: 《科學、信仰和社會》(1946年)、《自由的邏輯》(1951 年)、《個人知識- 邁嚮後批判哲學》(1958年)、《人的研究》 ( 1959 年)、《 超越虛無主義》(1960 年)、《默會層次》(1966年)、論文集《識知與存在》(1969年) ,《意義》(1975年)。其中《個人知識—— 邁嚮後批判哲學》是一部代錶波蘭尼哲學思想的著作,書中提齣的“個人知識”理論體係,引起瞭人們的廣泛關注,甚至被一些學者譽為是繼笛卡爾、 康德以來認識論上的第三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
《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是波蘭尼耗費十餘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幾十萬字的哲學巨著。該書有一個醒目的副標題:“一種後批判哲學的探索”。從這個副標題可以看齣,作者自認為捕捉到瞭長期以來為人忽視的人類認知理性中的一個重要層麵,即緘默的理性。波蘭尼認為,相對於傳統認識論所依托的可明確錶述的(explicit)邏輯理性,人的認知運轉中還活躍著另一種與認知個體活動無法分離、不可言傳隻能意會的隱性認知功能,而這種意會認知卻正是一切知識的基礎和內在本質。波蘭尼宣稱,意會認知論的提齣將導緻全部傳統認識論的重大格式塔轉換,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認知構架。對此,我有一個不夠確切的比喻:波蘭尼是認識論中的弗洛伊德。如果說弗洛伊德是發現瞭心理意識現象背後無意識活動的水下冰川,那麼波蘭尼則是透視瞭人類認知錶層邏輯運轉內部的隱性意會整閤之地下火山。有人說,意會認知機製的揭示必將造成邏輯理性的徹底翻轉,這也許就是“哥白尼革命”的直接含義吧。
《個人知識》一書共分四篇:第一篇,認知的藝術;第二篇,緘默的層麵;第三篇,個人知識的辯護;第四篇,認知與存在。全書在寫作上頗具古典色彩,結構嚴整,邏輯解釋清晰,由錶層及內裏,再復歸於現實的統一,把作者欲創立的意會認知論烘托得如一輪噴薄而齣的紅日,毫無造作專怪之嫌。 波蘭尼稱自己的《個人知識》是創建瞭一種新的“曆史理論”,其意思是錶明自己的意會認知論已經泛化為一個能夠重新勾畫全部人類知識的嶄新世界圖景。在這本書中,波蘭尼操著意會認知之劍,在思想史、自然科學研究、認識論研究、社會政治、文化藝術、以及宗教等幾乎所有知識領域,處處證實著緘默整閤功能的隱性運行。
“個人知識”概念的提齣,是針對西方傳統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知識觀提齣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知識觀強調知識的“客觀性”,認為知識是客觀、公共、普遍適用、與個人無關的;知識必須經得起經驗的檢驗,不得超越經驗,如果知識與經驗相衝突,人們必須隨時把這種知識拋棄。波蘭尼認為,客觀主義的科學觀或知識觀以其大規模的“現代性荒唐”,幾乎統治瞭20世紀的科學思維,這種見解實際上是一種錯覺,是一種虛假的理想。為此,他提齣瞭“個人知識”的概念,錶達瞭他的理想是“用多個世紀以來的批判性思維教導人們懷疑的官能把人們重新武裝起來”。他強調,“要使長期以來被客觀主義框架歪麯瞭的世界萬物恢復它們的本來麵目。”
波蘭尼主要從三個方麵錶達其“個人知識”的認識論框架。第一,知識具有個人性,是一種要求技能的行為,是一種藝術。每一項這種行為,都需要參與的人熱情洋溢的個人介入。知識具有內在的美,人們對知識的追求正是這種美的追求,這是知識的理性內核,具有邏輯功能,是知識的一個有機和必要的組成部分。第二,知識具有緘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言傳的。從這種意義上說,知識也是具有個人性的。“緘默知識”不可言傳,靠的是師傅帶徒弟這種方法來傳授。第三,知識是一種信念,是一種寄托。我們從來不說不含有明確的感情性的東西,我們對事實所作的任何斷言,本質上都是有求知滿足感或說明彆人的願望和個人責任感這樣的感情相伴隨的。
發表於2025-02-07
個人知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摘要:在波蘭尼看來,西方傳統教育體製過多地強調瞭可言傳的知識—概念體係,而沒有真正關注培養受教育者的不可見的素質和存在能力。人們的實踐技能、生活感知和言說閱讀活動之所以得以發生,從根基上看,都依存於一種決定性的隱性意會整閤力量。這也就是人所獨有的綜閤預期能...
評分科學價值和發明創造性的標準必須得到滿足,這些標準是科學傢和工程師的求知熱情所確立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無論思維是內居於它自己所創造的宇宙裏運作還是按照外部既定的樣式來解釋和控製自然,相同的悖論性結構都遍布在迄今考察過的種種言述體係中。在那裏,存在著一種非...
評分摘要:在波蘭尼看來,西方傳統教育體製過多地強調瞭可言傳的知識—概念體係,而沒有真正關注培養受教育者的不可見的素質和存在能力。人們的實踐技能、生活感知和言說閱讀活動之所以得以發生,從根基上看,都依存於一種決定性的隱性意會整閤力量。這也就是人所獨有的綜閤預期能...
評分摘要:在波蘭尼看來,西方傳統教育體製過多地強調瞭可言傳的知識—概念體係,而沒有真正關注培養受教育者的不可見的素質和存在能力。人們的實踐技能、生活感知和言說閱讀活動之所以得以發生,從根基上看,都依存於一種決定性的隱性意會整閤力量。這也就是人所獨有的綜閤預期能...
評分《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是波蘭尼耗費十餘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幾十萬字的哲學巨著。[②]該書有一個醒目的副標題:“一種後批判哲學的探索”。從這個副標題可以看齣,作者自認為捕捉到瞭長期以來為人忽視的人類認知理性中的...
圖書標籤: 哲學 知識論 波蘭尼 認識論 社會學 邁剋爾·波蘭尼 社會科學 英國
結構像字典的詞條
評分經過仔細比較,徐陶的這個譯本詞句和2000年許澤民翻譯的,貴州人民齣版社齣版的譯本高度雷同,隻是間或對一些詞語作瞭替換。盡管從譯文的質量看,這個版本保持瞭許譯的水平,但這樣的“翻譯”有沒有必要,甚至是否道德,都是讓人懷疑的。
評分對知識的確定性給齣瞭更古典傳統和堅實之答案,擯棄瞭笛卡爾的清晰性虛無主義,迴歸奧古斯丁的信而求知,不知與普蘭丁格的書對讀是什麼體驗,反正知識論的基督教世界觀更新之作。
評分正如譯者在後記中所言,新譯本在舊譯本的基礎上,在清晰性和準確性上有所提升,修正瞭舊譯本的一些紕漏,補譯瞭關於馬剋思主義的論述、采用瞭通行的哲學術語、把注釋和索引全部翻譯瞭。希望這本書能夠喚起人們多年以前對於波蘭尼的關注。
評分結構像字典的詞條
個人知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