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最早最具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印度人的“圣经”,为了解印度民族精神之钥;梵澄以楚辞体翻译之,1957年在印度首次出版,是华语世界第一个汉译本。
没有不存在的存在,也没有存在的不存在(第二章 15) 生者必定死去,死者必定再生,对不可避免的事,你不应该忧伤。(第二章 27) 不要为结果而行动,也不固执的不行动。(第二章 47) 不能够约束自己的人,没有智慧,也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则没有平静,没有平静,何来幸福?(...
评分作为无神论者本着科学性取其精华的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上纲上线的鸡汤文啊,随便一则都可以展开写个微信转发贴。我强迫自己非要逻辑化的总结下:这是一本关于瑜伽精神的书,瑜伽把人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身体,是载体,主要是感官享受的欲求;第二层是思想更多是精神需求;第...
评分 评分印度的《薄伽梵歌》,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公元400年之间。被誉为“印度的圣经”,也是瑜伽哲学的必读经典。其讲述的是婆罗多王子阿周那不忍种族内部互相残害,想放弃王位,放弃夺权大战,而毗湿奴大神化身的黑天开导他,教他修炼“业瑜伽(专注于无私奉献的行动),智瑜伽(认...
评分年初地铁上读完的小书,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著名哲理诗。歌言体的形式颇类《道德经》,但《薄伽梵歌》更强调行动本身:“你永远无所执着,做应该做的事,无所执着地做事,这样人达到至福。” 不计得失,不问成败,只因为这样做是对的,只因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人的主...
校对有点烂
评分徐先生这本最经典但也最古奥,虽然后附释辞、释(人、神)名、释器、甚至释木,但还是觉得有点少,我得对着《薄伽梵歌评鉴》和《薄伽梵歌(注释本)》才啃下去,不过对比读过两章之后,熟悉了语境与专有名词就会顺畅很多。
评分校对有点烂
评分徐先生这本最经典但也最古奥,虽然后附释辞、释(人、神)名、释器、甚至释木,但还是觉得有点少,我得对着《薄伽梵歌评鉴》和《薄伽梵歌(注释本)》才啃下去,不过对比读过两章之后,熟悉了语境与专有名词就会顺畅很多。
评分斯则谓之不显,不变易兮,不可思量;倘知彼其如是兮,汝故不可忧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