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勉(1919—2004)
日本作傢,生於福井縣,少年時代曾當過禪寺侍者,肄業於立命館大學文學係,後師事作傢宇野浩二。1959年發錶《霧與影》,正式登上文壇。1960年以《大海獠牙》獲日本偵探作傢俱樂部奬,1961年以《雁寺》獲直木三十五奬,1971年以《宇野浩二傳》獲菊池寬奬,1973年以《一個北國女人的故事》和《士兵的鬍須》獲吉川英治文學奬,1975年以《一休》獲榖崎潤一郎奬,1977年以《寺泊》獲川端康成文學奬,1983年以《良寬》獲每日藝術奬。1998年獲“文化功勞者”稱號。另有《火燒金閣》《文娜啊,從樹上下來吧》等多部作品。
水上勉的作品多以底層人民為主角,充滿傳統美,營造齣獨具韻味的“水上調”。
★文學大師水上勉,十二個月山居生活隨筆集
★關於食材、關於料理、關於如何“精進”
★輕井澤山野逸趣躍然紙上,質樸風味彆具禪意
★多幅插圖妙趣橫生,老牌譯者鄭民欽獻譯
早年間在寺院生活的經曆,教會瞭水上勉如何嚮土地尋求每日的一餐一飯。山野中的果實、蘑菇、野菜、竹筍皆可上桌,采摘一小把艾蒿、剝齣水芹的嫩葉同樣令人感動落淚。
“一年十二個月,我從一無所有的廚房‘榨’齣菜肴來,品嘗四季的味道。”
八月是涼拌豆腐的季節。九月是鬆茸的季節。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節。親自動手,儲存兩年纔釀成的果酒,散發齣成熟果實的甜美香氣,撲鼻而來。這是時間醞釀齣的味道。
今天吃什麼呢?去問問土地就知道瞭。
發表於2025-04-26
今天吃什麼呢?去地裏看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文/吳情 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吃貨”的年代,齣去聚餐,未動著之前先發一遍朋友圈、相互點贊,然後相視一笑,這幾乎成瞭慣例,最後吃的什麼倒記不住,還得看看手機裏的照片。美食,更是人們在自我介紹時必提的一項愛好。比起數十年前高度弘揚精神生活,忽視物質生活的現象,以...
圖書標籤: 飲食 生活 食物 日本 自然 日本文學 隨筆 水上勉
中年直男文字版的小森林,黑白照片帥氣加分。沒有特地宣揚吃素好有機食物棒,隻是作者無法忘懷味覺的原點。這種頑固的記憶往往有兩個起點:童年時代的記憶和傢鄉的味道,而這兩者又是很容易交叉重疊的。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這種單純樸素的味道就越發渴望瞭。有趣的是作者成書的年代恰恰是日本經濟騰飛高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欲望和迷惘並存的時代。能這般躬耕於輕井澤,陶然忘機,也算是森男鼻祖瞭吧。
評分素食的禪之味,寫齣來瞭,上四方山,采幾顆鬆茸,竹簽串起來,炭火烤著,捏個橙子滴上去,下點酒,上點幾十年前醬的梅子,野山椒的汁澆過的蘑菇米飯。全書不帶肉。山野,庭院就地取材。
評分人隻有通過親手製造的東西纔能與大自然的土地共生。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吃當季的蔬菜果實。如果食物配圖是彩色的,就更棒瞭。懷念小時候奶奶在竈膛裏給我烤的紅薯。20180121【紙質】
評分現在我們所提倡的迴歸自然,這位文學大師早在幾十年前就身體力行。被“梅子”那一節感動到落淚,人生的意義,就在一粒小小的梅乾上,韆迴百轉。
評分淡雅有味。寫十二個月,時令變化,吃食隨之而變,取材都是身邊物。寫各種菜的做法,也寫人生觀:粗茶淡飯和美味珍饈都無差異,萬物平等,物盡其用。那些從土地中生長齣來的植物,如早春河邊的水芹,如竹林中的春筍,作者見之淚落,因知生命之可貴而珍惜,我讀之也動容。
今天吃什麼呢?去地裏看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