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兴,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交大亚太/文化研究室召集人,并为国际期刊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主编、《人间思想》(中繁版)期刊主編。同时用英文和中文发表文化研究论文,许多重要著作已经被翻译成英文、中文、韩文、和日文。这本《陈映真的第三世界》是他继《去帝国之后》回溯台湾在地的左翼分子的又一力作。
发表于2025-04-10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陈映真 台湾 陈光兴 人文社科 陳映真 社会主义 文学研究 藏书
本书所追溯的主要是陈映真五个文本中所提供的有关理解线索。这五个文本包括陈映真早期创作的《乡村的教师》(1960),八十年代创作的《铃铛花》(1983)、《山路》(1983)、《赵南栋》(1987),九十年代创作的《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1993),这五篇是陈映真文学中最为直接以左翼分子为主体的写作,关切的都是五十年代入狱的地下党人及其家属,其中前四篇完成于风声鹤唳的戒严期间,显然是作家在不顾外在情势的险峻而紧追左翼前辈们的产物。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他当时这种强烈的内在精神动力呢?
2018.5.30 晴 《乡村的教师》(1960)《铃铛花》(1983)《山路》(1983)《赵南栋》(1987)《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1993),关切的都是50年代入狱的地下党人及其家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台湾是少有的在主流政治舞台上没有左翼力量的地方,堪称“一枝独秀”。重读陈映真是在破败的政治舞台废墟中通过看到前人未能完成的遗志,来勉励自己努力承接不该丢弃的理想主义精神。
评分台湾左翼没能在实感层面感受中国和中国革命,以至于他们的憧憬、发问、求索,有一种复杂难言的错位的尴尬。世界已经变了,大多数人不靠历史而活,思想与知识又能如何?寄希望于“人间”倒是最后的选择
评分7.5,相对简单易懂
评分补充了左翼历史。仍然最喜欢《赵南栋》(过了这一年好像更理解陈映真了
评分台湾左翼没能在实感层面感受中国和中国革命,以至于他们的憧憬、发问、求索,有一种复杂难言的错位的尴尬。世界已经变了,大多数人不靠历史而活,思想与知识又能如何?寄希望于“人间”倒是最后的选择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